.

心脏的门能安装得更精准了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林辉通讯员李红

近日,医院用国产可回收瓣膜系统,为一名74岁患者成功置换瓣膜。据悉,这是河南首例国产可回收主动脉瓣膜手术成功实施。

1年前,这名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绞痛并伴有呼吸困难,曾晕厥一次。因反复发生心衰,前段时间,该患者慕名来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治疗,经检查发现,该患者患有主动脉瓣重度狭窄。

主动脉重度狭窄有两种解决办法,或者行外科换瓣手术,或者行TAVI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但经医院心外科专家评估认为行外科手术风险大,TAVI手术是合适的选择。

“传统TAVR手术需要一次性精准释放,如果无法一次性释放,就需要重新释放一枚瓣膜,即俗称的‘瓣中瓣’,其术后发生瓣膜位移、瓣周漏、高度室传导阻滞以及冠脉闭塞风险较高。”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医院院长袁义强说,如果应用“可回收”瓣膜系统进行TAVI手术,可在一次手术中多次利用,能够给予瓣膜3~4次精准释放的机会,这样将大大降低手术风险,也增加了手术操作的灵活性。

浙江大医院(以下简称浙二医)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医学中心之一,由该院牵头研发的“国产二代微创可回收支架瓣膜系统”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工作,这是目前心内科发展最前沿的技术之一。

5月31日,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该患者的适应症筛查、瓣膜型号等技术问题与浙二医做了交流探讨,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充分预案。

6月6日早8时,在医院介入手术室1,袁义强和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王枫岭及主任医师杨慎先、心血管外科八病区主任张力、麻醉科主任孟宪慧、体外循环2刘建华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李玉珍等专家团队分工合作,共同为该患者植入二代可回收主动脉人工瓣膜。术中,浙大二医的专家也在线上和该院专家实时互动和指导。

手术结束时,患者主动脉压差从术前mmHg降至12mmHg,且无任何并发症出现。

术后第二天,患者从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目前恢复顺利。

据了解,医院目前已成功实施TAVR手术近百例,其中不乏极其复杂的病例,技术成熟,多学科团队配合默契。

医院惠民举措;

1.所有专家常年免挂号费;

2.全省范围内免费转运急、危、重症患者;

3.免费救助0至18周岁先心患儿。

本文来源:大河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yfzl/14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