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平市人民医院心病消渴科持续开展学术讲

年9月12日下午,继上周《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临床诊治》讲座之后,我科业务学习讲座继续开展,再谈心衰的诊治,着重就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进行详细介绍。会议由我科林明魁主任主持,王可文副主任医师主讲,我科全体医生、规培生、实习生参加会议。

王主任从常用心衰治疗药物(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神经内分泌抑制剂联合应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使用、指南要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的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

讲座过程中,对于心衰的药物治疗,王主任着重强调了以下几点:

1、心衰的临床治疗重点是充分利尿,保持干体重;

2、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即B受体阻滞剂与ACEI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已是心衰的经典常规,应早期联合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即ACEI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慢性心衰的死亡率,推荐临床使用;

3、洋地黄的使用,应充分掌握适应症,在良好临床监测条件下,洋地黄的应用仍安全;

4、重度心衰,正性肌力及扩血管药物仍可短期应用,以改善血流动力学。

会后,大家对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林主任做出重点分析,对于洋地黄的使用,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在临床上,最重要是判断洋地黄中毒。正常情况下,应用洋地黄药物,心肌收缩力加强,搏出量增加,心衰症状改善,静息状态下心室率下降,心电图上可见ST-T鱼钩样改变,此时提示洋地黄治疗有效。如见室内差异性传导,则提示洋地黄使用不足。洋地黄过量时可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或有视力模糊或"色视"(如黄视、绿视),以及原已控制的心室率增快,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伴房室传导阻滞甚至RonT、室颤等洋地黄中毒表现,急需停药。

关于B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在众多指南里,均强调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体差异调整用药。对于B受体阻滞剂与ACEI/ARB合用,在药理学上不如与钙离子拮抗剂合同效果好,故在单纯高血压病人降压药的选择上一般不予联用,但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使用效果好。

利尿剂在临床上一般使用剂量较小,但仍应注意电解质的监测。关于利尿剂与洋地黄在急性心衰中的应用顺序问题,林主任认为:传统的观念是强心、利尿、扩血管。但在临床上,听诊已闻及奔马律,心肌极度疲劳时,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能导致疲劳的心肌不堪重负,加重心衰,甚至心跳骤停、猝死。此时应先予利尿剂减轻心脏前负荷,并同时使用血管扩张剂,使心肌细胞得到喘息的机会,再使用强心药物效果最好。

关于硝普钠的使用,因其具有扩张小动脉和静脉(广泛扩张小动脉)的作用,可用于重度心衰伴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人,但需注意狭窄性瓣膜病是绝对禁忌。由于其扩张血管作用强,需保证其收缩压在-之间,否则极易引发严重的低血压,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血压。同时,使用过程中必须避光,否则容易产生硫氢化物,使用超过8小时即易变性,一旦变色,立即换药,不主张使用超过24小时。

最后,林主任总结,通过两次的业务学习,王主任将心衰的症状、分级、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大家临床上还需结合实践,多思考、总结,才能融会贯通。同时,经我科研究决定,今后每周三下午,将由我科医师主讲业务学习讲座,欢迎全院相关人员参与学习讨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形成学科交叉互通,促进我院整体临床诊疗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撰稿:徐晓薇

编辑:林佳

校正:王可文

审核:林明魁

下期预告:

时间:.09.19(周三)

地点:医院16楼

心病消渴科

主题:《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主讲:叶华珠副主任医师。

欢迎大家







































心系山区北京中科医院温情相伴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