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镇企业改制的视角,通过对转型后村办企业的要素禀赋、产业特征以及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动态分析,解读外部约束条件的变化对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从而说明“村企合一”这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合理性。研究认为:集体产权改革不彻底,农村基础设施供需失衡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使得村企共建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现行的政策环境下,乡村企业与村庄协同发展的趋势将长期存在。
农村经济;农村产权改革;“三农”问题
农村分田到户,使约1.5亿原本处在隐性失业状态的农村人口,一下子被释放出来。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加上当时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但是,从9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生产的大量低端廉价产品受制于国内消费不足,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不断向企业内部传导,引致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变革。年,《乡镇企业法》颁布实施,以法律的形式明晰了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乡镇企业开始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然而,民营经济所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与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差甚远。乡镇企业是这一历史时期民营企业的主力。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企业纷纷寻找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有关我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中,民营企业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孙早等()梳理了该领域的主要文献,分析表明,从单纯强调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田国强,),到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怎样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