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特点及其解决方案: 心衰患者由于其心脏发生重塑,导致CS开口存在变异而不在传统位置,这给临床医生手术造成极大的困难,而CRT手术第一步就是寻找CS。CRT手术中CS比较常见的畸形有CS开口位置较高、CS成角锐利、瓣膜阻挡鞘管或电极导线推送等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传统电生理医生都习惯于使用十级电极来寻找CS,该患者由于CS成角锐利,十级进入CS之后不能提供很好的支撑,以至于外鞘不能成功进入CS,多次尝试无果。随后使用导丝+Amplatz导管组合,通过导丝导引,将固有形状的Amplatz导管进入CS,然后利用Amplatz导管的支撑性,将外鞘成功推送至CS。为后续手术的成功提供保障。
·证据引用:
植入器械:MaximoⅡCRTD病史资料(男,69岁,60kg)就诊时间:年1月。
主诉:发现心电图异常三天。
现病史: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扩大、病窦综合征、Ⅱ度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功能不全。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史,无重大手术史,无长期药物接触史。
个人史:吸烟50余年。
体格检查:血压/64mmHg,心率59次/分,体温36.3℃,呼吸18次/分,神志清,精神可,无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见明显病理性杂音,肠鸣音3次/分,双下肢无浮肿。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LBBB。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扩大,二尖瓣重度返流。左室功能不全SimEF:0.26,心动过缓。
心功能分级:Ⅲ级。
初步诊断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左心扩大、病窦综合征、Ⅱ度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功能不全。
危险评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不全,肝多发囊肿,肾囊肿,前列腺多发结石。
诊疗策略:入院后优化抗心衰药物治疗后,遂决定植入心脏在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C2TR01,Medtronic)左心室导线植入左心室后侧静脉。由于患者经济原因,不考虑植入CRTD。
术前动态心电图: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研究证实心衰患者植入CRTP,其临床获益与药物治疗相比有明显增加。
其他说明:拟于入院第六天行CRT-P植入。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六天。
过程1说明: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线。心房导线位置:右心耳;右室导线位置:室间隔;左室导线位置:后侧静脉。
过程2说明:导线电学参数
过程3说明: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囊袋部位:左前胸、皮下囊袋。术者反馈:CRTP体积小。
过程4说明:诊断/识别/治疗参数
过程5说明:术中由于CS开口畸形,多次尝试使用电生理十级电极寻找CS,但由于十级电极支撑性差,外鞘不能顺利进入CS,均以失败告终。后改用导丝+Amplatz导管组合,借助Amplatz导管的支撑作用,成功将外鞘推送至CS内。
手术总结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术前造影图:
术后造影图:
术后管理与随访术后管理:术后检查:患者术后一天,诉切口处疼痛,无胸闷气急等不适。查体:BP/68mmHg,HR70bpm,心律齐,双下肢无浮肿,起搏器切口处敷料干燥,未见明显渗血。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心电图,预防抗炎术后24小时,停用头孢拉定。
CRT疗法简介Cardiac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一种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在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分别植入电极导线,通过起搏的方法使心房和左、右心室按顺序激动,以恢复心脏收缩的同步性,称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医师介绍许轶洲,现医院心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心衰器械植入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委会女医师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委员;杭州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类快速型心律失常,独立承担房颤、房扑、房速、室速、室早等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各类心脏起搏器、ICD、CRT植入术。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科技厅面上项目1项及数项厅局级课题。近年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专著2部。
白癜风外用北京哪里有治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