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ASA级患者成功施行硬膜外麻醉手术

高龄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对麻醉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麻醉风险明显增高。

作者:余医院麻醉科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女性患者,98岁,37kg。因“摔伤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三日”入院。入院诊断: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未正规治疗,具体不详。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可,ASA评级:Ⅲ级。辅助检查:Hb89g/L;血凝全套基本正常;肝、肾功能、血糖正常;电解质正常;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肌缺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示:双肺纹理清晰,主动脉迂曲。

年11月7日拟行“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Atropine0.3mg。入手术室神志清楚,精神安定,常规给氧和心电监护。BP/mmHg,HR80次/分,SPO%,开放左上肢静脉通道。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取L1-L2椎间隙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3cm后改平卧位。予以试验剂量1.6%利多卡因2ml后观察5min无异常表现,分次注入首次剂量1.6%利多卡因3ml+3ml,调整麻醉平面及输液速度,控制阻滞平面在T10--L5,阻滞效果良好。术始时,患者心率血压增加,BP/mmHg,HR次/分,未述手术部位疼痛及其他不适,考虑系患者紧张所致,为避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静脉缓慢滴注艾司洛尔15mg、咪达唑仑0.5mg镇静、舌下滴入硝酸甘油0.3mg,后症状好转BP/85mmHg,HR86次/分,SPO%,为了防止穿刺及置管时损伤脊髓神经根,造成脊髓神经根水肿,静滴地塞米松5mg,减轻水肿及后遗症。本例手术麻醉过程中,选用1.6%利多卡因,小剂量分次注入,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对循环、呼吸影响轻微,麻醉过程平稳。术中维持BP-/-75mmHg,HR85-60次/分,SPO-99%。手术历经2小时,约60min硬膜外分次追加1.6%利多卡因4ml一次,术中出血ml,尿量ml,静脉滴入平衡盐液ml,羟乙基淀粉ml,0.9%NS(含抗生素)ml,共计入量1ml。手术顺利,麻醉效果满意。

1.本例高龄患者为什么考虑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

2.高龄患者硬膜外麻醉应注意哪些问题?

3.高龄患者如何把握麻醉处理原则?

1.由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肌松作用良好,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对呼吸、循环及意识影响相对较轻,本例高龄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且未正规治疗,为避免发生全麻插管和拔管期间的血压升高和脑血管意外,故经全面考虑,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2.高龄患者硬膜外麻醉应注意:用药量应适当减少;硬膜外给药应坚持低浓度、小剂量、分次注药原则;麻醉期应及时扩容。

3.高龄患者麻醉处理原则:做好术前评估,正确了解其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积极术前准备;选择对其生理功能扰乱最小的麻醉方法;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麻醉药物;诱导期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期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

1.高龄患者器官功能衰退,对麻醉的承受能力明显降低,麻醉风险明显增高,且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多见循环和呼吸系统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当高,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合并症,调整机体生理功能接近正常,使病人在最佳生理状态下实施麻醉和手术。由于硬膜外阻滞镇痛和肌松作用良好,阻滞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对呼吸、循环及意识影响相对较轻,本例高龄患者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且未正规治疗,为避免发生全麻插管和拔管期间的血压升高和脑血管意外,故经全面考虑,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

2.高龄患者硬膜外麻醉的注意事项如下:

①老年患者多有韧带纤维化或钙化还并有椎体肥大和,骨质增生,及脊柱侧弯等情况,穿刺操作较困难,对麻醉技术要求高,需耐心操作,当直入不能成功时,可改用侧入法;

②硬膜外腔静脉丛血管硬化、充血,穿刺或置管过程中易引起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及局麻药中毒事件;硬膜外间隙变窄,药液易向两头扩散,用药量应适当减少;

③硬膜外给药应坚持低浓度、小剂量、分次注药原则,切忌给药过量,平面过高易引起呼吸抑制,平面控制于T6以下,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2-3ml,首次剂量宜分2次注入,摸索出合适的剂量;

④麻醉期应及时扩容,增加有效循环血量,输入平衡盐或胶体改善血浓缩,尽量不要单纯使用麻黄碱等升压药;

⑤老年人对镇静药和镇痛药的敏感性增加,本例虽未见辅助药引起呼吸循环抑制,但辅助用药仍需慎重,保障供氧,老年患者SPO2通常较低,面罩吸氧后可达(97%~98%),避免低氧血症发生。

本例患者为高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减少了术后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且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高龄患者麻醉处理原则:

①做好术前评估,正确了解其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②积极术前准备,最大限度改善疾病造成的生理改变。

③在保证病人安全和满足手术需要的基础上,选择对其生理功能扰乱最小的麻醉方法。

④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的麻醉药物,用药剂量应酌减,给药间隔应延长。

⑤诱导期注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缺氧时间过长。

⑥维持期注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输液量。

作者简介:余奇劲(--),男,湖北咸宁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麻醉优化与围手术期间相关哲学问题的研究。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

yxj.org.cn来稿邮件主题为: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0

小编9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2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