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起搏,心花“陆”放
——我院心血管内科顺利完成首例希氏束起搏(HBP)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标志着我院起搏与电生理技术跨入全省领先行列!
学术指导:林毅
年5月19日,心血管内科林毅博士、杨玉辉博士共同为一位持续性房颤伴心室长间歇患者成功施行了希氏束起搏(HisBundlePacing,HBP)手术。该技术的开展既解决了患者心跳过慢可能导致猝死的问题,又避免了传统心室起搏引起的左右心室不同步而损害心功能的弊端。
患者是一位67岁的王老依伯,常年受房颤的困扰,时常感觉心慌、气短。近些日子,老依伯莫名其妙地感觉全身没劲,不时地眼前一阵阵发黑。家里人发现不对,医院,做了一份24小时心电图。诊断是:缓慢型房颤伴长间歇(长达6秒)。当地医生就建议转诊到总院心内科。经过术前仔细的评估与全科讨论,心内科起搏电生理组的林毅博士与杨玉辉博士决定为患者施行HBP起搏手术。手术一结束,王老伯就顿时觉得心不慌、浑身有劲了,饱经风霜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林毅博士在为老王查房的时候戏称:“老王,您现在是心花怒放啊!”
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ventricularapexpacing,RVAP)会造成瓣膜返流、心室重构,最终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HBP时,激动沿心脏传导系统下传,QRS波接近自身下传的形态,双室同步激动,从而避免RVAP导致的不良影响。
(图1: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据林毅博士介绍,HBP理论上实现了心脏的电和机械同步,包括房室同步、室间同步和室内同步,是唯一能模拟正常心脏激动和传导、最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HBP与传统起搏方式相比,具备全面超越的技术优势:
一、避免心室起搏依赖造成心功能不全或加重以及心律失常(保护了心功能);
二、纠正近端室内传导阻滞,使宽QRS变窄,恢复心脏同步性,治疗心衰;
三、电极未越过三尖瓣,避免三尖瓣反流(保护了三尖瓣);
四、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图2、3:接受HBP手术患者术后影像)
目前,HBP主要适用于两类患者:一类是慢性房颤伴心室长间歇的患者,或慢性房颤有潜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第二类是顽固性心衰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需行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
据悉,年,Deshmukh教授报道了全球首例HBP手术。国内开展该技术则相对较晚,手术例数也相对较少。目前,包括我院在内,医院成功开展此技术,总例数不超过10例。HBP技术的成功开展,一方面标志着我院起搏电生理技术的又一大突破,也标志着我院起搏电生理技术跨入省内领先的水平。
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院心内科目前已是军区唯一一家心血管内科中心,并形成了独步军区、省内的四大金牌亚专业组:冠脉介入组、起搏电生理组、心脏急危重症组、慢病管理组等。其中,中心在心内电生理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正视技术短板,先后选派林毅博士、杨玉辉博士、张志钢博士等精英骨干奔赴国内多家顶尖心脏中心学习、深造,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不断赶超,现已跻身军区领先、国内先进的行列。这几位博士都已学成归来,并将所学创新性地转化到临床实际工作中,比如HBP技术、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技术等,为广大驻地官兵百姓的生命健康带来最有力的保障。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地址白癜风用什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