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suqitech.com/mobile/news/show-209063.html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降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作为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初始和维持用药。

为推动β受体阻滞剂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小组推适时推出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应用中的专家共识》。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1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

我国的专家共识建议,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强调血压达标的基础上兼顾心率增快的治疗,建议将我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80次/min,24h动态心率>75次/min。

β受体阻滞剂作为五大类一线降压药物之一,尤其适用于有心率增快等交感活性增高表现的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图1)。

在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联合长效钙通道阻滞剂(CCB)是优选的联合方案之一。

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治疗适应证的患者,推荐优先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或有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交感激活的心率增快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缓释的非二氢吡啶类CCB。

不宜首选β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人群包括老年人和糖脂代谢异常者。

高血压治疗中不建议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大剂量利尿剂联合,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不推荐β受体阻滞剂与ACEI或ARB联合。同时注意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建议参考药品说明书。

2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

国内外冠心病指南均指出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冠心病的推荐药物,尤其对于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的患者。

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控制血压的同时争取减慢静息心率至55~60次/min(图2)。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要求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严重心绞痛患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心率可降至50次/min。

高血压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2)

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pEF)的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尚未确定,但鉴于控制高血压对心力衰竭患者有利,本共识建议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高血压合并HFpEF患者常用治疗药物。

高血压合并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3)

本共识建议所有病情相对稳定的左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推荐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起始剂量宜小,每隔2~4周剂量递增1次,滴定的剂量及过程需个体化。β受体阻滞剂的目标剂量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5~mg,1次/d;比索洛尔10mg,1次/d;卡维地洛25mg,2次/d。

静息心率是评估心脏β受体有效阻滞的指标之一;静息心率降至60次/min左右的剂量是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图2)。

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4)

高血压是导致心房颤动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阵发性、持续性及持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均可采用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心室率。

无症状或左室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患者心室率控制目标为静息心率<90~次/min。

对于需要紧急控制心室率的不伴预激综合征的急诊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或美托洛尔。

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5)

高血压是发生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主动脉夹层常病情凶险,需要紧急处理。无论患者是否手术,均应严格控制血压,以防夹层血肿延展甚或破裂。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收缩压控制目标为~mmHg,心率目标为<60次/min,或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患者能耐受的最低水平。

对于血压中重度升高合并主动夹层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是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与硝普钠,硝普钠降压效果可靠且起效迅速;

美托洛尔是常用药物之一,初始治疗可用美托洛尔2.5~5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于5min后重复用药,以确保血压和心率达标,也可使用艾司洛尔或拉贝洛尔。

艾司洛尔有更高的β1受体选择性,且半衰期极短,尤其适用于伴有支气管哮喘或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主动脉夹层患者出院后应长期控制血压和心率,确保达标。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的降压药物。

3其他临床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

1)妊娠高血压

拉贝洛尔是妊娠高血压患者首选降压药物。用法:50~mg口服,3~4次/d。静脉注射:初始剂量为20mg,10min后如未有效降压则剂量加倍,最大单次剂量为80mg,直至血压被控制,每天最大总剂量为mg。静脉滴注: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ml,根据血压调整滴速,血压稳定后改为口服。

其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卡维地洛必要时也可口服,但禁止使用阿替洛尔。

2)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在高血压伴慢阻肺患者需要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时,应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哮喘患者禁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

3)围术期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曾广泛用于非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其目的是预防心肌缺血和减少手术后心血管事件。

我国专家组主要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①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起始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不属常规,应按个体化原则在仔细权衡获益-风险之后做出临床决策;

②因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有症状心律失常或高血压等强适应证而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围术期应继续使用;

③冠心病患者或有明确心肌缺血证据的高危患者,如尚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在择期血管手术前可考虑根据心率和血压滴定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注意剂量调整;

④择期手术患者如考虑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于术前至少2d(争取1周)起始,从较小剂量开始,按心率和血压滴定剂量和逐步上调剂量(围术期的目标心率为60~80次/min,同时收缩压>mmHg),术后继续应用;

⑤不推荐术前短时间内不经滴定而直接起始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

临床建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修订版)确认包括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五大类药物均为一线降压药物,在同等程度降低血压的情况下,五大类药物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效益基本相同。

β受体阻滞剂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室率、其他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患者。这些高血压患者可首选或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从血压达标的角度,β受体阻滞剂联合CCB是常用方案。

β受体阻滞剂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疗效不同,主要适用于高交感神经活性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不建议作为≥60岁老年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常规一线降压药物。

无合并症高血压伴静息心率>80次/min、24h动态心率>75次/min或家庭自测静息心率>75次/min的患者,无β受体阻滞剂治疗禁忌证时,推荐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以控制心率;但应注意严重乏力、房室传导阻滞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哮喘患者,慎用于运动员、周围血管病、代谢综合征或糖代谢异常患者。

β受体阻滞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存在异质性。阿替洛尔的临床疗效较差;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在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益在多项随机对照试验中均已得到证实;阿罗洛尔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也有较多研究证据支持。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的其他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3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