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一位68岁的藏族女性患者在亲属的搀扶下走进我院心血管内科(内一科),患者有明显的胸闷憋气,夜间已经难以平卧入睡。患者曾因反复胸闷、气喘、下肢水肿诊断为心肌病、心力衰竭,在我院住院治疗,规范抗心衰药物治疗。此次入院,心电图检查显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度ms,频发多源室早。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双房增大、左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24%。BNP(反映心衰的指标)偏高。
援藏专家梁远红带领团队认真讨论病情时,认为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多源室早,除必须的抗心衰药物治疗外,器械治疗是预防猝死,改善患者心功能的重要途径。鉴于患者QRS波群宽度ms,传统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是适应证,科室决定由援藏专家梁远红带领本地医生为其实施西藏地区首例左束支起搏ICD植入术。援藏专家梁远红带领黄明亮医生、张天宏医生,先植入除颤电极作为临时起搏备用
随着电极的旋入,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逐渐消失,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起搏了左束支
在心血管导管室,梁远红带领黄明亮医生、张天宏医生,先植入除颤电极作为临时起搏备用,在电生理仪标测下,借助专用美敦力His鞘管,熟练寻找到希氏束电位,将导线继续前推准确旋入室间隔,通过观察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指导电极旋进室间隔内。起搏室间隔右侧面可以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QRS形态,随着电极的旋入,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逐渐消失,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形态,起搏了左束支,心室起搏QRS立刻变窄,为ms,测试电极参数满意,连接ICD,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手术顺利,整个手术历时约2小时,患者于次日下床活动。植入起搏器,心室起搏QRS变窄,测试电极参数满意,连接ICD
生理性起搏一直是心脏起搏学者追求的方向。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通过电激动沿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电和机械同步性,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最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左束支起搏,作为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弥补了希氏束起搏的不足,是目前起搏领域的重大创新。供稿:内一科
左束支起搏的优势
★1与普通右心室心尖部或间隔部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QRS波群窄,双室同步性更好,可保护心脏功能;
★2与希氏束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准确定位困难,感知功能欠佳,有阈值升高及希氏束远端阻滞而使起搏失效的顾虑。左束支起搏参数理想,阈值低、感知好,稳定性好,不易脱位,术后可以正常开启阈值管理功能,安全性高,不受房室阻滞位置随年龄增长而下移的影响;
★3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相比:CRT又称三腔起搏器,其价格昂贵,手术时间长且受限于靶静脉的解剖,存在一定的失败率。术后尽管QRS波群变窄,但左室起搏位于心外膜面,心室整体的除极方向也异常,相当一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左束支起搏导线少、费用低、手术时间短,心室起搏位于心内膜面,心脏除极方向与正常大致相同,临床性价比更高。对不能承担CRT高额手术费、CRT失败和(或)无反应的患者,左束支起搏是绝佳的选择。
关于我们医院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