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ambulatory(day)surgery]的概念最早是英国小儿外科医师Nichol提出的,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24小时内完成。国际日间手术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onforAmbulatorySurgery,IAAS)年提议,将日间手术定义为:病人入院、手术和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这种手术方式开始还不被广泛接受,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技术的提高、护理观念的发展、病人更愿意享受类似家庭病房氛围的医护模式。另外,加上日间手术具有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的优势,故逐渐被医生、病人、政府和保险机构所接受。
开展日间手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准入标准: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应具备手术所需基本医疗条件及24小时应急抢救体系,设立专用的日间手术随诊电话。相关场所内必须配备除颤仪、困难气道抢救车等抢救设备。并符合以下准入标准:
(一)手术准入制度:
日间手术项目准入原则为风险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项目。具体标准包含九项:
1、临床诊断明确;
2、为本医疗机构已开展成熟的术式;
3、手术时间预计不超过2小时;
4、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小;
5、气道受损风险小;
6、术后疼痛可用口服药缓解;
7、能快速恢复饮食;
8、不需要特殊术后护理;
9、术后经短暂恢复能够达到出院标准。
(二)医师准入制度:
手术医生准入原则为能力强、具备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标准包含三个分项:
1、聘任主治医师职称3年以上,具备相应级别手术的操作资质;
2、相关手术操作技能熟练,并已完成一定数量(建议担任手术者例或担任第一助手例以上);
3、具备良好的医德及沟通能力。
(三)患者准入制度:
患者病情不复杂、无明显心、肺疾病、服务半径小的病人。具体标准包含五个分项:
1、意识清醒,无精神疾病史,围手术期有成人陪伴;
2、愿意接受日间手术,对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理解并认可;患者和家属理解围手术期护理内容,愿意并有能力完成出院后照护;
3、非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ASA分级III级但全身状况稳定三个月以上;全麻手术:ASA分级I-II级,年龄65岁以下;
4、符合各病种手术的相关要求;
5、有联系电话并保持通畅,建议术后72小医院不超过1小时车程,便于随访和应急事件的处理。
日间手术的发展现状和优缺点?
西方国家总结日间手术的优点包括:(1)缩短住院等候时间和治疗时间,使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疗。如美国早期的一家日间手术中心在成立的第一年施行了例手术,如果按照75%的病人需要住院2d计算,其节省了个住院日。(2)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机会降低。(3)降低了医疗费用:住院时间减少和医源性感染的避免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人的治疗费用支出。(4)病人普遍认为预约被取消的几率非常低,治疗后可以早期返回正常生活环境。
更重要地是,日间手术改变了医疗方式,使很多变化成为可能,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变化可能还会增加。另外,日间手术还会对医学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过去可能在病房看到的病人目前已经不再需要住院,医学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种改变。
日间手术的缺点也很明显,如增加了全科医师的工作量,病人术后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能得到医生的及时处理。尤其是当病人离院后,出现术后并发症,又没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时,医院和医师所要承担的医疗风险明显加大。
日间手术的实施和临床路径?
对每一个日间手术项目均建立完善的临床路径,包括术前检查项目、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术后观察内容、术后医嘱、随访内容、出院后健康指导书等。医院以临床路径为指南,贯穿整个诊疗过程,将诊疗活动细分到了日间手术团队的每个人员身上,形成了手术医师负责术前评估、手术实施及术后评估,病房医师负责下医嘱、病历书写、术后观察、出院评估等,随访护士根据临床路径要求随访、指导的协作模式。此外,快速康复外科与快速康复护理的运用、研究,组建快速康复护理团队,调整护理方式和计划。
什么情况下,日间手术应延缓实施。
(1)血红蛋白≤/L;(2)血小板.O×/L;(3)纤维蛋白原<2.0g/L;(4)血钾3.0mmoL/L;(5)血钠≤mmol/L;(6)未明原因且未经正规治疗的严重心肌缺血或严重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50/min、室上性心动过速/min、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过早搏动30/h或5/min、多源性室性过早搏动、室性过早搏动呈“RonT”以及洋地黄中毒所致心律失常;(7)3~6个月内曾发生心肌梗死者;(8)原因未明且未经正规治疗的高血压病人(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9)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10)预定手术区域内有化脓性感染病灶。
日间手术在我国的开展和问题?
香港最好
各国开展日间手术的情况差异较大,美国和北欧等多数国家日间手术开展比例多数已达到80%以上,医院在我国开展日间手术具有代表性,发展情况相对较好,而与国外对比,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比例较高外,其余日间手术开展比例仍处于末端。因此,我国在日间手术发展进程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多数病种可扩展空间很大,若能将目前处于末端的病种日间比例扩大,将大幅度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我国日间手术发展展望我国内地从1年开始在上海等地区陆续开展日间手术分流工作,但手术规模远低于欧美国家。
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哪些科室开展?开展了哪些病种?
华西:肝胆外科、骨科、眼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肾脏内科、肝胆外科、耳鼻喉科、小儿外科、血管外科
仁济:泌尿外科、眼科、生殖医学科、胆胰外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妇产科、普外科、耳鼻咽喉科、功能神经科、血管外科、头颈外科、整形外科、骨科
日间手术流程
日间手术管理模式有哪些?哪种最好?
在国外,日医院机构、医院所在地的自备中心、独立的自备中心或设在医生办公室的日间手术中心进行开展。国内多以“分散收治、分散管理”、“统一收治、分散管理”或“统一收治、统一管理”三类方式开展。开展日间手术应具备一定的基础硬件条件,如接待室、术前评估室、管理办公室、术前术后病房区域、手术室、相关设备(如麻醉、复苏抢救设备等)和等候休息室等,另外,日间手术还要求有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密切协作,也需要专业沟通能力较强的护士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随访,并保证24小时急救体制。
以建立日间手术中心作为集中管理平台,多科病人汇集到日间手术中心,以集中收入院、集中安排手术、集中随访的一体化管理模式运行;“分散管理”模式则是由科室自行“集中与分散”日间手术的模式,其管理流程倾向于择期手术流程,但会设立单独的科室日间预约及随访点进行流程整合;“分散管理并行”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型模式,对于大型医疗机构,集中式日间资源在不能满足日间发展的情况下,需要充分调动科室的医疗资源,形成新模式,该模式下日间手流程的预约及随访会由日间服务点统一管理,但病人会被分配到日间手术中心及科室的日间病房,医院整体床位资源的利用及日间手术流程再造,但也加大了日间手术管理的难度,涉及病人分配、日医院管理提出了挑战。医院目前正在探索“集中与分散管理并行”的医院则倾向于“集中管理”模式。
哪些患者适合做日间手术?
日间手术不同于传统手术模式,手术病人应严格筛查,以确保病人条件符合日间手术规范性要求,确保病人安全。
适合日间手术程序的病人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1)身体状况按美国麻醉协会(ASA)标准选择I~II级病人,无明显心、肺疾病,但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只要并存疾病稳定在3个月以上,在密切监测下,ASAIII级病人亦可接受日间手术;(2)年龄一般应在65岁以内;(3)手术时间一般不超过3小时;(4)平诊的择期手术、腔镜手术或检查,估计术后不发生大出血、呼吸道梗阻及术后疼痛不剧烈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
急诊手术是否适用日间手术模式,目前观点不一。有研究认为在拥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急诊护理专家、麻醉师及手术师的前提下,可以考虑设置急诊日间手术单元,这一设置不影响治疗安全,且病人的舒适度更高3。
部分病人不适合日间手术,如:(1)入胸、腹、颅腔等的手术,腔镜手术除外;(2)术后居住环境差,伴不稳定型癫痫、严重精神病病人或依从性低的病人等;(3)独居的病人。
医保报销比例和以前住院相比一样吗?日间手术更省钱吗?
日间手术住院时间短、费用低,还能享受医保报销,与传统手术相比,日间手术用药少,不仅能减轻百姓负担,节约医保资金,医院损耗,更能提高医疗效率。这样算下来,日间手术与通常手术相比费用可下降30%—40%,减轻了家庭负担,缩短了患者在院时间,节约了医疗成本。
日间手术安全吗?
已有的资料显示,经过合适的选择后开展的日间手术是非常安全的,其手术死亡率很低,约1/,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如心肌梗死)为1/,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住院病人。
日间手术和门诊手术的差别?
(1)门诊手术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常规短小、简单的手术。等待住院手术的病人通常不会分流到门诊去实施。而日间手术的服务范畴明显大于传统的门诊手术。(2)传统的门诊手术中,主要以术者实施局部麻醉为主,麻醉科参与较少。而日间手术需麻醉技术的广泛介入。各种麻醉方法、监测手段等在日间手术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3)术后恢复的需求更高。过去门诊手术后并无过多的特殊要求,而日间手术恢复期需严格控制和管理。从围术期的角度来看,日间手术要求麻醉科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离院恢复的全过程设计麻醉。日间手术由于病人术后当天离院,其在术前和术后均需特殊处理。病人是否适合日间手术,麻醉科的意见非常关键。病人术后恢复质量关系到是否能按期离院,特别是疼痛和PONV的处理。因此,麻醉科医生应该从围术期的角度定位麻醉的选择和实施,包括病人的筛选、麻醉方法的调控、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置。
术后随访
日间手术这一模式决定了病人离院时仍未能达到完全康复标准,因此在病人离院后应进行有计划的随访,以确保病人院外期间严格遵循康复医嘱,确定病人受到良好的康复照料,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对已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以便病人顺利地完全康复,直至其恢复到术前生理及功能状态。
既往的随访方式通常为面对面的随访,包括病人回到门诊接受随访,或医师到病人家中进行随访。但随着日间手术病人的日益增多,这一方式经济及时间成本较高而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而电话随访以其简便、易行、成本低廉的优势日益成为日间手术病人随访的首选方式。一项研究显示,术后通过电话进行随访的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病人满意度,同时这一方式也节约了随访时间及回访路程的花费,而这一节约的时间可用于安排新的病人。除了成人,在针对儿科日间手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可行性的研究也显示,这一方式简单易行,受到病孩家长和医护团队的欢迎,对两方来说也是一个节约成本的方式。
1 每个病患都能做“日间手术”吗?
应综合评估由患者病情决定
并不是适合日间手术的某一病种的所有患者都能做日间手术。如果是老年人、体质较弱或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仍会在病房手术,对于可在日间病房手术的患者,医生会将手术风险、难易程度及安全性充分告知患者,让其自行选择。
至于哪些病种可以开展日间手术,,医院擅长的科室技术本身就有很大差别,所以在病种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需要某些设备或需要麻醉的手术,需要住院完成。二是术后需要短期观察,但不用住很长时间即可出院。各个科会根据这几个条件来判断,哪些病种可以开展日间手术。总的原则是相对安全且术后仅需要短时观察即可出院的手术,实行“当日手术、当日出院”。
2 “日间手术”更省钱?
很多患者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日间手术的费用是不是更省一些?
与住院治疗相比,日间手术的患者会减少支出医疗费用。
日间手术也是住院治疗,是按照正常住院病人的手续一样来办,医院门诊病人的。日间手术有自己的病房,病人相当于是在门诊完成术前的所有化验、检查以及术前准备。等这些流程完成以后,评估病人可以手术,就给办理住院手续,相当于日间住院。住院手续一样是给病人开住院证,需要去交住院押金,然后住到日间病房。安排手术,术后会经过相应的医疗程序,包括术后的观察,然后评估病人恢复的情况达到可以离院的标准,开具出院手续。
3 “日间手术”准备繁琐吗?
患者需要花费的时间不一样
术前准备主要是常规的术前化验检查,以及根据不同病种所需的某些特殊检验、检查项目及术前处置,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病人在门诊的术前准备流程,尽可能方便病人。在病人出院后,医院也会做好随访工作,保证安全。
宋丹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