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有不少人拿着自己的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对医生说,我明明做的是胃镜,为什么发现我肠子出现问题了?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胃镜病理报告一般有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异性增生几项。
其中肠化是指胃黏膜细胞分化成像肠子的细胞,本来是胃型的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取代,它是胃黏膜的一种常见病变,见于多种慢性胃病。
人体胃黏膜有部分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细胞具有向胃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正常时,它不断分化成胃型上皮细胞,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表面上皮,但在病理情况下,它可分化为肠型上皮细胞,形成所谓的“肠化生”。
目前按化生上皮功能来分,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通过组化染色可把肠上皮化生分为小肠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
因为胃与小肠位置比邻,所以小肠型化生上皮分化好,一般是由于炎症引起的,且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而大肠化生也就是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一般结肠型化生发生的年龄较小肠型化生为晚,而且均位于较重的小肠化生灶中。
两型化生可混合存在,因此结肠型化生可能是在小肠型化生逐渐加重的基础上发生的。有文献报道结肠型化生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但在肠型胃癌旁的黏膜中检出率很高(88.2%),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不完全型、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
也许大家更为关心的问题可能是肠上皮化生可以逆转吗?肠上皮化生是怎样演变为胃癌的呢?
我们知道,肠化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且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故临床上对此种病人应引起高度重视,注重治疗胃黏膜炎症,修复黏膜,并同时服用防癌的药物如叶酸或硒酵母,大部分患者肠化、萎缩、异性增生均可逆转,所以一旦有这类癌前病变的患者,不必惊慌失措,忧心忡忡,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应积极治疗,长期随访,定时复查。一旦发现可疑癌变,可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及早手术。
文/上海交通大医院
副主任医师 汪余勤
图/源自网络
推荐文章:“清宿便,排肠毒”真的有用吗?专家是这么说的一便秘就吃泻药,当心“肠瘫”慢性肠胃炎老治不好,你有没有想过心理因素长按这几个穴,散寒祛湿保你肠胃健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