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新园先生3周年祭明御窑遗址出土瓷器上

刘新园先生3周年祭年11月4日,新园刘先生,离开我们整整3个年头,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谭祭除服。对他的怀念只能留在心底,留在图文之间。印象中,10年前我在深圳博物馆筹办《精彩》红绿彩瓷的展览时,经刘先生介绍认识小民江君。江小民是刘先生眼中的“小佬”,亲切已极!刘先生3周年祭,小民提议刊发他的文稿。并告知此文中多有刘先生亲笔修改之字句,字里行间流露着星光般的刘先生的智慧光芒。怀念,思念,惦念,无法忘记的点点滴滴。谨录江君小民的这篇稿子,同小民和所有怀念故人的朋友,一起来祭奠刘新园先生;喜福祯祥,天国极乐,早渡轮回!!!阎焰叩拜年11月4日子夜内容提要:景德镇自宋代以来,以烧造胎质洁白、透光性好、釉面光亮的瓷器著称。但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的部分瓷器,却与这一传统特征有明显差异,且具有模仿其它宋元名窑的特点。本文以御窑遗址出土的具有宋元文化因素的瓷器为研究对象,在介绍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御器厂为模仿宋元瓷器特点,在胎土和釉两方面进行的调整,并探讨此类瓷器出现的原因。关键词:明代御窑遗址出土遗物宋元文化因素20世纪80年代至今,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对景德镇御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遗迹、遗物,其中御窑瓷片重达数十吨。经过考古人员精心修复,系列复原了许多当年落选的贡品和贡余品。这些出土物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洪武、永乐、宣德、成化御窑名品以外,还有一些过去不被人注意、具有宋元遗风的瓷器。这些瓷器在胎、釉方面,与景德镇胎白釉精的制瓷传统明显不同,甚至刻意改变胎体色泽去追求釉色和质感。在器形方面,这类瓷器刻意仿古,明显能看到宋元瓷器的影响。本文尝试归纳这些瓷器上的宋元文化因素,并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初步分析。御窑遗址出土瓷器上的宋元文化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釉色上追求宋元瓷器效果;二是在器形上模仿宋元瓷器外形。下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介绍御窑遗址出土的着一类瓷器。一、釉色1青釉在景德镇御窑厂历次发掘中,出土过不少釉色仿烧龙泉窑的青釉瓷器。陈万里先生赞誉景德镇永乐年间烧造的青釉瓷器时说:“比所谓梅子青要淡一点,正可以说是恰到好处的釉色,可以与龙泉最优美的作品媲美”。年,御器厂永乐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净瓶(图一),该瓶白色胎体,釉色青中泛黄,呈色远没有陈老先生赞美得那么恰到好处。同年,宣德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刻花唇口洗(图二),该器通体施青釉,内外均有暗刻纹饰,外壁唇口下方用青料书写“大明宣德年制”。(图一)永乐青釉净瓶(图二)宣德青釉刻花唇口洗同期还有鼓钉三足花盆托、六边形花盆、花口小碟、蟋蟀罐等青釉器物出土(图三~六)。(图三)宣德青釉鼓丁三足盆托(图四)宣德青釉六边形花盆(图五)宣德青釉花口碟(图六)宣德青釉蟋蟀罐年,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仰钟式花盆(图七),该器白色胎体,内外施青釉,釉色青翠,底心留有一小洞作渗水透气之用。(图七)宣德青釉仰钟式花盆至年间,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方对御器厂遗址进行联合考古发掘。在珠山北麓T地层中,出土一件青釉刻花盘(图八),该盘通体施青釉,圈足满釉,底部中心有一圆形区域无釉,便于支烧(图九),该盘制作工艺与龙泉窑一致。(图八)宣德青釉刻花盘(图九)宣德青釉刻花盘底部2黑釉黑釉瓷器在宋代非常流行,福建建阳、江西赣州、吉州都大量烧造。但随着人们喝茶方式的改变,入元以后各地黑釉瓷器烧造量骤减。年的联合考古发掘中,在02JYIK2出土了永乐黑釉碗(图十)、黑釉靶盏(图十一)等器物。其胎体呈白色,釉面灰暗、无光泽,烧成时黑釉流淌严重,口沿釉薄处呈褐色,底部积釉明显。(图十)永乐黑釉(图十一)永乐黑釉靶盏年,在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了一件黑釉碗(图十二)。其胎体呈白色,釉面黝黑发亮,口沿一圈釉薄处亦呈红褐色,涩底无款。(图十二)宣德黑釉碗3影青釉景德镇在宋代以烧制影青瓷器闻名,但随着审美情趣和制瓷工艺地逐步改变,至明代影青瓷器已经很少映入人们视野。年,在御器厂遗址成化地层出土了一件影青釉海棠形水仙盆(图十三),该盆通体施影青釉,虽然釉色白中泛青,和宋时影青瓷器相差无几,但釉面气泡不均,远没宋代影青瓷那么清澈、透明。(图十三)成化影青釉海棠形水仙盆4紫金釉紫定是宋代定窑烧制的名品之一。在御器厂永乐、宣德地层,均有类似紫定色系的器物出土,我们把这种釉称之为紫金釉。永乐时期紫金釉器物主要有碗、盘、靶盏等(图十四、十五、十六),宣德时期该类器物形制、釉色和永乐时器物相似(图十七、十八、十九),且都为白胎,但器底大都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图十四)永乐紫金釉小碗(图十五)永乐紫金釉盘(图十六)永乐紫金釉靶盏(图十七)宣德紫金釉小碗(图十八)宣德紫金釉盘(图十九)宣德紫金釉碗5灰白釉细纹片灰白釉开细纹片瓷器,应是仿哥窑而成。明陆深《春风堂随笔》谓:“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这是明人对哥窑器物特征的描写。在珠山联合考古发掘中,于宣德地层出土了大量灰白釉开细小纹片的器物。如探方T③a地层出土了一件灰白釉大盘(图二十),该盘内外壁均施灰白色釉,釉面开细小纹片,胎质疏松呈灰色,由于烧成温度不够,瓷胎局部泛红。盘内釉面高低不平,局部有缩釉现象,内底心暗刻“宣德年制”双圈四字篆书款。(图二十)宣德灰白釉篆款在遗迹单位H2和K19也出土了大量灰白釉残片,这些残片大都釉色灰暗或者爽黄,色差较大,其釉面开细小纹片,胎质疏松呈灰色。经拼合复原出多棱、瓜棱、圆形、四方、六边形小罐,方形菱口盆,果盘,敞口盘,四方象耳瓶等器物(图二一~二九)。这些灰白釉器物底部大都暗刻双圈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由于釉层较厚、混浊不清澈,导致刻款不够清晰。(图二一)宣德灰白釉多棱罐(图二二)宣德灰白釉瓜棱罐(图二三)宣德灰白釉罐(图二四)宣德灰白釉四边形罐(图二五)宣德灰白釉六边形罐(图二六)宣德灰白釉方形菱口盆(图二七)宣德灰白釉果盘(图二八)宣德灰白釉敞口盘(图二九)宣德灰白釉象耳瓶同期出土的灰白釉卧足碗(图三十),可能由于底足范围较小的原因,底部仅仅暗刻双圈四字“宣德年制”楷书款。(图三十)宣德灰白釉卧足碗年,御器厂成化地层出土了一件灰白釉兽耳长颈瓶(图三十一)。该器釉面光亮,开细小纹片,胎亦呈灰色,但胎体结构致密,口沿局部呈褐色,圈足亦呈红褐色,底部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方框楷书款。(图三一)成化灰白釉兽耳长颈瓶6天青釉汝窑凭借其“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釉色,后人赞誉“汝窑为魁”。因其烧制年代短暂,传世遗物仅六十余件。冯先铭先生认为“汝窑釉色最难仿,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年,景德镇市政府在明御器厂东院修建御窑长廊,在离地表1.5米左右的白尾砂层下发现数个窝状堆积,其中出土了一批淡蓝色釉残片。经拼合复原出数件靶盏、斗笠盏、侈口碗等(图三十二~三五)。其中篆款靶盏釉面光洁淡雅、胎质纯白,其余器物胎土均呈灰色,釉面开细小纹片。(图三二)宣德天青篆款靶盏(图三三)宣德天青靶盏(图三四)宣德天青斗笠碗(图三五)宣德天青侈口碗7青釉大纹片青釉大纹片瓷器,仿宋代官窑釉色。宋代官窑青瓷闻名于世,《格古要论》谓:“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年景德镇重建龙珠阁,在成化地层出土了许多与以上述特征类似的器物。如在珠山东北侧88H3成化地层中,出土了一批釉面开裂的青釉残片,均为灰色胎体,经修复主要有:渣斗式花盆、鼓丁三足花盆托、三足敛口洗、八角小把盏、侈口盘等(图三六~四十)。(图三六)成化青釉渣斗式花盆(图三七)成化青釉鼓丁三足盆(图三八)成化青釉三足敛口洗(图三九)成化青釉八角小把盏(图四十)成化青釉盘珠山联合考古发掘中,在JYIT内,P5呈长方形片状堆积,东西长9米,南北宽2.6米,由南至北(山坡上至坡下)瓷片堆积逐渐增厚,最厚处达0.25米,出土遗物除了青花残片,还出土了一大批青釉灰胎瓷器,经修复有鼓钉三足花盆托、渣斗式花盆、海棠形花盆、海棠形花盆托、出戟尊、贯耳瓶等(图四一~四八)。(图四一)成化青釉鼓钉三足盆托(大)(图四二)成化青釉鼓钉三足盆托(小)(图四三)成化青釉渣斗式小花盆(图四四)成化青釉海棠形花(图四五)成化青釉海棠形盆托(图四六)成化青釉出戟尊(大)(图四七)成化青釉出戟尊(小)(图四八)成化青釉贯耳瓶二、器形1炉类器物1、鬲式炉年,御器厂南门外兴建商品房,在永乐地层出土了一件黑釉刻纪年铭文双耳鬲式炉(图四九)。该炉双象鼻耳,胎质洁白,外壁满施黑釉,内壁素胎无釉,腹部刻“永乐二十一年岁次癸卯···吉日喜舍湖坑大桥求···”。该炉鬲式、三足,其形制与故宫藏北宋官窑鬲式炉相近(图五十)。(图四九)永乐黑釉刻纪年双耳鬲式炉(图五十)北宋官窑粉青鬲式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2、弦纹炉年,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了一件宣德弦纹三足香炉(图五一)。浅灰色胎体,内外均施灰白色釉,釉面开细小纹片,外壁用数道弦纹装饰。奁式,三矮足,形制与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北宋汝窑天青奁式炉类似(图五二)。该器形还有涩胎、红釉、孔雀绿等残片出土。(图五一)宣德灰白釉弦纹炉(图五二)北宋汝窑天青奁式炉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3、三足炉成化青釉三足香炉(图五三),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大小纹片相间,口沿、底足呈红褐色。该炉口微内敛、鼓形、三矮足,其形制与台北故宫藏天蓝三足圆炉类似(图五四),只是釉色上有所不同。(图五三)成化青釉三足炉(图五四)宋官窑天蓝三足圆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双耳三足炉成化青釉双耳三足炉(图五五),口径24.7厘米,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大小纹片相间,口沿底足呈红褐色。该炉束颈、双环耳、三足,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哥窑双耳三足炉类似(图五六)。御器厂还出土了两款此形制的三足炉,口径分别是12厘米和11.6厘米(图五七、五八)。(图五五)成化青釉双耳三足炉(大)(图五六)哥窑双耳三足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五七)成化青釉双耳三足炉(中)(图五八)成化青釉双耳三足炉(小)5、双耳簋式炉成化青釉双耳簋式炉,有口径分别为24.7厘米、15厘米和12厘米大、中、小三款(图五九、六十、六一),均为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开细小纹片,底部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框楷书款。年御器厂成化地层还出土一件灰白釉双耳簋式炉(图六二),口径14.6厘米,形制、胎土、款识与前三款香炉基本一致,但内外壁均为灰白色釉,釉面光亮、开细小纹片。成化这些簋式双耳炉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哥窑双耳炉类似(图六三),只是双耳形制稍有变化。(图五九)成化青釉双耳簋式炉(大)(图六十)成化青釉双耳簋式炉(中)(图六一)成化青釉双耳簋式炉(小)(图六二)成化灰白釉双耳簋式炉(图六三)哥窑双耳炉北京故宫藏6、鼎式炉年御器厂联合考古发掘,在I区k2出土了一件黑釉划花鼎式香炉(图六四)。该香炉高21.2cm,口径14.5cm,束颈、鼓腹、三长足,形制与深圳博物馆藏赣州窑黑釉香炉(图六五)神似,但永乐香炉口沿、颈部肩部分别刻划卷草、回纹和菊瓣。其胎体洁白,因黑釉流动性大,釉薄处呈紫褐色,三足及香炉外底都有明显的积釉现象。(图六四)永乐黑釉刻划花鼎式香炉(图六五)赣州窑黑釉香炉深圳博物馆藏2杯类器物1、瓜棱杯成化青釉瓜棱小杯(图六六),年出土于珠山,口径6厘米,高3.6厘米,底径3.3厘米,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开大纹片,口沿和底足呈红褐色,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官窑方洗(图六七)一致。(图六六)成化青釉瓜棱小杯(图六七)官窑方洗北京故宫藏2、多棱杯珠山联合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釉多棱小杯(图六八),口径7.6厘米,高4.8厘米,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开大纹片,口沿底足呈红褐色。该小杯花口、弧壁、瓜棱、小圈足,其形制与台北故宫藏官窑天青菱式小碗(图六九)一致。(图六八)成化青釉多棱小杯(图六九)官窑天青菱花式小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水仙盆年,景德镇御器厂出土了一件紫金釉水仙盆(图七十)。内、外壁施紫金釉,底部正中用青料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条形款,底部仅款识处施透明白釉,其他部分为涩胎。该盆直壁、浅腹,呈腰圆型,四足作如意云头,形制大小与台北故宫所藏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极为相似。此外,御器厂宣德地层还出土了红釉(图七一)、洒蓝釉等其他釉色、相同形制的水仙盆(图七二)。(图七十)宣德紫金釉水仙盆(图七一)宣德红釉水仙盆(图七二)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敛口钵年,御器厂宣德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敛口钵(图七三),白色胎体,内外均施青釉,釉面开细小纹片。该钵敛口鼓腹、足渐内收、小足平底,形制与台北故宫藏粉青钵类似(图七四)。(图七三)宣德青釉敛口钵(图七四)官窑粉青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5长颈瓶年和御器厂联合考古发掘中,成化地层均有青釉长颈瓶出土。大号长颈瓶高22厘米(图七五),小号长颈瓶高15.9厘米(图七六),长颈瓶均为灰色胎体,釉面开大纹片,底足无釉处呈红褐色,底部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框楷书款。长颈喇叭口、扁圆腹、矮圈足,其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哥窑弦纹瓶类似(图七七)。(图七五)成化青釉长颈瓶(大)(图七六)成化青釉长颈瓶(小)(图七七)哥窑弦纹瓶北京故宫藏6斗笠盏年,在珠山东北角H3成化晚期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斗笠盏(图七八),口径11.5厘米,足径3.4厘米,高4.5厘米,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釉面开大纹片,底足呈红褐色,底部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该盏敞口、斜直壁、小足,形制与台北故宫藏官窑粉青碗(图七九)一致,只是釉色略显清淡,口沿涂抹的那一点点褐色也显得过于单薄。(图七八)成化青釉斗笠盏(图七九)官窑粉青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四方盆年在珠山成化晚期地层,出土了一件青釉折沿四足盆(图八十),口径12厘米,高7.6厘米,灰色胎体,通体施青釉,开大纹片,四足呈红褐色,底部青料书“大明成化年制”方框楷书款。该盆折沿、方腹、四足,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官窑方花盆(图八一)一致。(图八十)成化青釉折沿四方盆(图八一)官窑方花盆北京故宫藏总结御窑遗址出土的具有宋元文化因素的瓷器,其生产年代集中于永乐、宣德、成化时期,尤以宣德、成化为盛。永乐时期,开始烧造黑釉、青釉、紫金釉瓷器。这三种釉色在永乐之前尚未出现,而与宋元瓷器部分种类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为追溯宋元遗韵之作。宣德时期,除继续延烧紫金釉、青釉瓷器外,还出现了仿哥窑的灰白釉细纹片瓷器和仿汝窑的天青釉瓷器。成化时期,灰白釉细纹片瓷器继续烧造,釉面开大纹片的青釉瓷器增多,应是仿宋代官窑瓷器的结果。御器厂对宋元瓷器风格的追求,并非仅体现在器形的模仿和釉色的简单复原上。元代以来,景德镇的瓷器均为白胎,外罩透明釉、卵白釉或高温颜色釉。为了追求宋元名窑瓷器的效果,御器厂对瓷器的胎土和釉质均进行调整,试图最大程度上接近宋元名窑瓷器。一、胎土的改变从上文所列瓷器得知,御器厂在永乐时烧制具有宋元文化因素的瓷器时,胎土未做改变,仍为白胎,仅在釉色、外形上对宋代瓷器进行模仿。宣德时期,制作天青釉、灰白釉器物时,胎体变为灰胎。成化时烧制出的小纹片灰白釉瓷器和大纹片青釉瓷器,均为灰色胎体,且灰胎趋于成熟。胡东坡先生对御窑灰胎瓷器和白胎瓷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明代宣德、成化朝的仿哥和仿官青瓷的灰胎中,Mg、Fe、Ti含量比同期白胎含量高很多。这些元素应是导致瓷土颜色发生转变的关键。可见,御器厂为追求与宋元名窑更为相近的颜色,在胎土层面就刻意改变传统配方。宣德、成化时期的灰胎瓷器,在胎土的致密程度上不尽相同。目测观察宣德、成化时期的灰胎器物残片,可发现宣德灰胎质地普遍疏松,成化灰胎质地普遍致密。这与科技检测部分标本的结果是一致的。年初,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实验室,对御窑遗址出土的宣德天青釉、灰白釉和成化大纹片青釉残片做了科技检测,检测结果为:这三件灰胎瓷器烧成温度均在℃左右,烧成温度差别不大。宣德天青釉瓷胎吸水率高达0.47%,灰白釉瓷胎吸水率为0.33%,而成化大纹片青釉瓷胎吸水率仅为0.20%。成化瓷胎吸水率低于宣德瓷胎,说明成化灰胎胎质致密,宣德灰胎胎质疏松。与目测观察结果相比对,可知这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灰胎由宣德时期至成化时期的一大进步。成化时期灰胎瓷器的胎土为何比宣德时期的灰胎要致密呢?胡东坡先生经科技检测后指出:通过LA-ICP-AES测定御窑瓷器瓷胎化学组成得到:宣德灰胎K2O含量1.89%、Na2O含量0.54%,成化灰胎K2O含量平均为3.32%,Na2O含量平均为0.83%。从以上测试数据比较得知,成化灰胎瓷器中钾、钠矿物质明显高于宣德灰胎瓷器。而钾、钠长石在高温下熔融成长石玻璃,填充于坯胎颗粒之间,从而减少空隙促使坯体致密。钾、钠矿物质还有助溶作用,能溶解其它矿物。成化灰胎因瓷胎中钾、钠长石含量高于宣德灰胎,入窑烧造时瓷泥结合致密,所以瓷胎无疏松感。由宣德时期的疏松灰胎到成化时期致密灰胎的进步,应是御窑工匠在多次试烧中改进胎土配方的结果。综上所述,御厂工匠为了烧造这些富有古意的瓷器,于宣德时期开始改变传统瓷泥配方,在瓷泥中加入富含Fe2O3、TiO2、MgO的原料,来改变瓷胎颜色,进而加深釉面呈色。在成化时进一步改变胎土配方,瓷泥中钾、钠矿物质含量高于宣德时期,使得灰胎更为致密。二、创烧天青釉明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提及,“汝窑,余尝见之,实为玛瑙末入釉,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还有葱绿和天蓝等。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明曹昭《格古要论》“汝窑器出汝州,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文献中所言“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珠山出土宣德天青色釉器物(图三十八~四十一),有的釉面不开片无裂纹,有的釉面开细小纹片如蟹爪,似在追求“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的论述。这些器物应该是御厂工匠为追求宋代汝窑瓷器的色调而刻意烧造的。汝窑所烧天青釉为结构呈色,釉料中所含的铁在分相釉下呈现的是天青色,而不是我们常见的青釉颜色。御器厂在宣德时烧制的天青釉,是以画青花的钴料来呈色的色剂釉(CoO含量为0.07%)。这种大胆创举与其说是仿汝,更应说是创新,并由此创造了一种新的釉色品类——天青釉,此釉色在雍正时成为一代名品。三、仿哥釉瓷器“多断纹,号曰百极碎”是明代人对哥窑瓷器特征的描述。多裂纹就是釉面破裂。瓷器釉面开裂有两个原因:一是釉层过厚,瓷器冷却时釉面容易开大片。二是胎釉膨胀系数不一,釉面崩裂开细小纹片,如蟹爪、鱼鳞,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让釉的膨胀系数大于胎,在冷却过程中,釉面受到张应力,瓷胎受到的是压应力,釉面因而开裂。御器厂工匠为追求哥窑瓷器的开片效果,在胎和釉两方面进行调整。首先,刻意改变瓷泥结构,让胎釉膨胀系数不匹配,从而形成开片。其次,增加釉层厚度。成化开纹片青釉残片釉层平均厚度为0.8毫米,其它官窑残片釉层厚度在0.2-0.3毫米之间,其釉层厚度比普通器物厚2倍以上,所以其釉面开片较大。明皇甫录《皇明纪略》记载,明仁宗作太子监国之时,哥窑瓷器已仿制成功:“仁宗监国问谕德杨士奇曰“哥窑器可复陶否?士奇恐启玩好心,答云此窑之变不可陶。他日以问赞善王汝玉,汝玉曰:殿下陶之则立成,何不可之有?仁宗喜命陶之,果成。”文献记载成功烧制的仿哥窑器今日无法找到,我们无从得知王汝玉去何处仿制,其制作成功的标准又是什么?但从御窑遗址出土的宣德时期灰白釉瓷器来看,与哥窑瓷器仍差别较大。虽然宣德瓷器釉面开有细小纹片,但哥窑是黑胎,口沿釉薄处呈紫色,无釉底足部分为黑色。而这些宣德灰白釉瓷器的胎骨为灰胎,口沿和底足呈色并不具备哥窑瓷器紫口铁足的特征。这说明宣德时期御厂的工匠,仅仅在釉色上追求哥窑瓷器那一份古意,还没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仿古。成化时期,仿哥窑器物釉面光亮,口沿和底足还涂抹了呈红褐色的铁水(Fe2O3含量5.66%),其含量是青釉Fe2O3含量两倍以上(2.47%),说明口沿红褐色为含铁量较高的釉料,特意涂抹以期达到哥窑“紫口铁足”的特征。经宣德时期的创烧、试烧和改进,成化时期,终于烧造出符合哥窑特征的御用瓷器。综上所述,景德镇御器厂在明永乐时开始对宋代瓷器釉色做了尝试性的仿造;到了宣德时除了单纯釉色的模仿,其胎质发生了变化;成化时期除了釉色和外形的模仿,灰色胎体趋于成熟,并注重在局部细节刻意追求,是严格意义上的仿古。景德镇为何会摒弃自身胎质纯白、釉色光洁的陶瓷特点,烧造出如此众多具有宋元遗韵的瓷器呢?这恐怕和御器厂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关。年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蒙元政权,建立了大明政权,汉民族再次成为华夏正统,明代统治者在文化上更倾向于学习宋朝。起源于宋代的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在明代被奉为统治思想,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北宋成立翰林图画院,这样的机构也成为明成祖、宣宗仿效的目标。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皇帝的喜好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必然有一定影响。《皇明纪略》载,成化壬寅八月,宪宗曾命人取刻丝观音罗汉等物,“又命太监王敬往苏杭諎处取书籍珍玩”。《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载:“王敬好左道,信妖人王臣。使南方,挟臣同行。伪为诏,括书画、古玩,聚白金十万余两”。据文献可知,明宪宗喜爱缂丝工艺品和古书、珍玩,并命近臣于民间搜括,以至于太监敢伪造诏令,假冒搜集书画古玩之名。这说明宪宗皇帝有雅好古玩之趣,又体现了民间亦有收藏风尚,否则皇帝不会命人去民间搜集古玩。从御窑瓷器上看,成化时期已开始仿烧宣德瓷器。年,御窑遗址成化地层出土了青花双狮戏绣球纹碗、盘、靶盏等,刘新园先生指出:“该批青花双狮戏绣球纹饰与宣德年器同,但圈足、足壁有异,绘画也没宣德器生动,其宣德款也与宣德真器相距较远,显然是成化官窑仿造的‘宣德器’”。年成化地层又出土两件青花缠枝宝相花小碗,造型纹饰完全一致,只是一件小碗底部署“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另一件小碗底部署“宣德年制”四字楷书款。这说明成化皇帝曾下令御器厂仿造前朝器物,并在瓷器上写前朝年款。因此,这些具有宋元文化因素的瓷器,就是在明王朝追求宋代文化、皇帝雅好古玩的背景下烧造的。综上所述,御窑遗址出土的具有宋元遗风的瓷器,是明朝皇帝好古之风和追求宋代文化的物质表现。御窑遗址出土遗物表明,永乐时已开始在釉色和器形上追求宋元风气。宣德时期,开始着意改变瓷土结构,于仿宋瓷器上变白胎为灰胎。成化时进一步改善瓷泥成分,灰胎趋于成熟,并注重器物口沿、底足的呈色,去追求细节上的模仿。景德镇御器厂,不断扩充自己的产品类型。在时间纵向上,前追古人,创烧出具有宋元文化因素的瓷器;在空间横向上,烧造出可替代龙泉窑、磁州窑瓷器。凭借多样的产品类型和精美的瓷器品质,景德镇御器厂能满足皇帝多方面的瓷器需求,最终垄断了御用瓷器的生产。点击标题阅读相关文章??从考古资料谈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彩绘工艺??征文与投稿我们希望聚合有生命力的与艺术、收藏、历史研究相关的原创思想观点、有独特视角的学术见解,所以特别开放原创内容投稿通道。尤欢迎观点新颖、论证缜密、文字精炼、引注完整的研究佳作,务求恪守学术道德,谢绝一稿多发。欢迎朋友们踊跃投稿。投稿邮箱wymuseum

.







































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治疗皮肤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yy/57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