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各类心脏病常可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正确而及时地识别这些并发症,在临床上甚为重要。本文就近期国外资料,作一综合介绍。

一般脑症状与精神障碍

心脏病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据Orahecrh统计为11.6%,其主要表现类似神经官能症,如情感不稳、焦虑、忧郁、怕死、易怒、失眠、恶梦等,少数为具有强迫状态的精神衰弱样表现或癔病样表现。一些心律失常的病人,如发作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Adam-Stoke综合征),还可出现兴趣狭隘、记忆降低、联想困难等障碍,发作频繁者常处于明显的衰弱状态。Eoronenob等报告有些发作性心动过速病人,在发作前可出现忧郁、兴奋性增高、死亡恐惧感、嗜睡、无欲或梦样状态等。Pabkhh等则观察到心肌梗死之前驱期或急性期,病人常出现以忧郁、死亡恐惧感等为特点的情感障碍,而部分病人亦可出现欣快、淡漠、少动或多动、兴奋等。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亦可有记忆减退、淡漠、无欲及智能与躯体发育的障碍。一般这些病人的心功能代偿能力常较好,或仅为心衰第I期。有些心脏病病人,亦可出现严重的精神障碍,特别见于风湿性心脏病而心功能代偿不良时。据观察这样的病人约占风湿性心脏病之1.5%。其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澹妄或伴有运动性兴奋的意识朦胧状态、可有视、听幻觉及妄想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常仅数小时,少数可达数天,但亦有持续时间长达10-20天者。症状常在晚上加重,白天减轻,而且精神症状常并不出现于心力衰竭的高峰期,而是在心功能开始好转,水肿渐消失之时。最近Bademosi等()报告在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亦有2.1%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这类精神症状类似感染性精神病,另有12.5%的病人可有头痛、嗜睡、头晕等中毒症状。

心脏病时精神障碍的发生机理尚不明,显然与精神及躯体两方面因素有关。前者主要是对疾病本身过度顾虑而引起的心理负担及各种精神创伤,与病人发病前个性有一定关系;后者主要由于:①因心功能代偿不良所引起继发性脑供血不足及脑缺氧,②因慢性心功能不足而引起水、电解质、蛋白、糖、脂肪等代谢障碍,产生各种有毒中间代谢产物而引起中毒,③因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肌受纳器的神经反射性影响及某些风湿性心脏病时因风湿活动所致的风湿性脑病等。

心脏病如果并发严重精神异常,预后就较差,因为这些病人既不适合作一般精神病治疗,又易因精神运动性兴奋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蝎再度加重。因此应注意预防,加强平时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多作解释。在出现轻度精神症状,如失眠、情感不稳等时要及早处理,以免发展成严重精神异常。一旦出现严重精神症状,则除应控制心力衰竭外,还应及时控制精神运动性兴奋,一般可用安定、苯巴比妥、眠尔通等,必要时可应用小量抗精神病药,如奋乃静、氟哌啶醇、氯丙嗪等,当精神症状稍有好转后应即减量或停用。

脑血液循环障碍

一、短暂发作性脑供血不足由于心功能不全,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短暂发作性脑供血不足(脑贫血),这在心脏病人是很常见的,特别易见于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房室传导组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时。据观察阵发性心动过速有20-30%多出现神经症状。Barnes发现室性心动过速之60%,房性心动过速之25%,窦性心动过速之41%可有脑供血不足症状。这在老年病人尤为多见,因常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加重了脑贫血之故。病人在发作之初常有头晕、眩晕、恶心、胸闷、呕吐等,其后出现周身衰弱、感觉异常、视力障碍、复视,少数尚可有失语、轻偏瘫等局灶性症状或体征,严重者可出现抽搐发作、意识障碍及昏迷。病人常可因这些症状而首先就诊于眼科、五官科或神经科。房室传导完全性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则出现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Fairfax等认为这二种病的临床表现类似),突然头晕、黑朦、意认丧失,甚而呼吸停顿、脉搏摸不到、心音消失,此时脸色苍白、口唇发紫、颈静脉怒张、瞳孔散大、面及四肢肌肉跳动,并常伴有癫痫样发作及大小便失禁,在临床上易与癫痫棍淆。有些病例也可出现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昏厥、无故摔跌、恶梦等,必须提高警惕。此外,少数心律失常病人亦可出现较持久的神经损害体征,如Samarasinghe等就曾报告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出现水平性眼震、Horner综合征、轻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及双侧划跖试验阳性等。Kabaneb则观察到此类病人可出现颅神经损害与假性球麻痹症状。boronenob观察的85例阵发性心动过速者中,亦有48例出现瞳孔不等大、口部自动症、肌健反射减低或不对称、出现病理反射及有颈、胸段节段性感觉障碍(减退或过敏)。这类病人脑电图上亦常有异常,如α波不协调,双侧不对称,β波失节律,弥散性或局限性多发性类棘波,额部或中央区有弥散性低波幅慢波,严重者出现双侧高波幅θ或δ波的同步性暴发,提示大脑皮层神经原及中、间脑与脑干网状结构功能障碍。

神经症状的消失,依赖于心律紊乱发作的停止或好转,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在绝大部分病人可取得显著效果。抗癫痫药物对心性锁不全之脑梗塞发生率为13.1~14.7%,其中合并心房纤颤者发生率为16~25.6%,不合并者为7.3~13.1%。二尖瓣仅有闭锁不全者,脑栓塞发生率仅为3.3%(合并房颤者为7.3%,不合并者为1.3%)。其他瓣膜病变,如三尖瓣病变脑梗塞发生率为6.6%,主动脉瓣病变为2.9%。Maptuhob研究例风湿性、高血压性或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者合并心律紊乱(房颤、期外收缩等)而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者,并与例同样的心脏病而无心律紊乱者对照,发现有心律紊乱者不但脑血流循环障碍发生率高,而且程度也严重得多。McDevitt报告47例风湿性心脏病中22%发生脑梗塞,而其中合并心房纤颤者达85%。Bypaos等认为脑栓塞症状常发生于较长的风湿性心脏病病程之后(平均18年),但在较短的心房纤颤发生之后(平均2.4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是病人往往突然发生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

风湿性心脏病产生脑栓塞的原因,目前有不同意见。有认为是这些病人伴有风湿活动发生了脑血栓性脉管炎及脑血栓形成之故。例如Fetep在例风湿病者尸检中,仅2例为脑栓塞;Mahbkobckh在例脑风湿病者尸检中,未见1例脑栓塞,全为脑脉管炎。但另外则有认为这是来自左心部分的栓子所致的脑栓塞,特别是合并有心房纤颤者。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纤颤,由于心房壁,特别是心耳处肌肉收缩无力,引起血液在心房流动缓慢而旋转,并在粗糙的内膜上摩擦而易形成附壁血栓,当心肌收缩力加强时,血栓即易于脱落而发生脑栓塞,且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75-80%)。至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由于其所形成的心瓣膜细菌性赘生物脆而易落,故很易引起脑栓塞。如Parkin报告10例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全部发生脑栓塞,Kernohan尸检9例亚急性心内膜炎7例合并脑栓塞。Bademosi等在9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15例有脑梗塞,占15.7%。Pirskanen认为细菌性心内膜炎25%有明显神经症状,最常见为脑血管性病变,如栓塞、出血及继发性烦内感染。

心肌梗死很常并发脑血液循环障碍。Boroneab在例心肌梗死者尸检中,发现例(15.04%)合并脑血液循环障碍,并在后者的例发现绝大部分为缺血性脑软化(脑梗塞)。软化的常见部位是大脑半球皮层和白质,其次为基底节,也可损及小脑、视丘与脑干,有些病例并发有脑出血与脑水肿。Berin-skaya等报告心肌梗死并发脑血栓栓塞者为26.2%,且多见于亚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后期,Melikova发现心肌梗死开始时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率为31.4%,但Utkin在例心肌梗死中仅发现28例(5%)有脑血液循环障碍。Sapir在例心肌梗死中发现32例合并脑血液循环障碍,其中22例脑症状产生于心脏病发作的同时,另10例则在心肌梗死后一段时间才出现脑症状。Lurye认为脑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单瘫等常出现于心肌梗死后数日,少数病人偏瘫亦可迅速出现并合并有癫痫样抽搐发作。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特别易于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

心肌梗死发生脑血液循环障碍的机理可能有下列三方面:①由于心肌梗死,特别是左心室前璧心肌梗死时,可刺激与主动脉颈动脉窦区有密切联系的心脏前壁神经节,从而反射性地使脑干的血管发生痉挛,随后波及到大脑皮层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而产生临床症状。②心肌梗死时由于心搏出量及循环血量减少,动脉压下降,血流缓慢,且因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引起心率紊乱,而病人又常合并有反射性血管痉孪或脑动脉硬化,因而很易引起脑血拴形成。③心肌梗死损及心内膜时可在受损的心内膜表面发生附壁血栓,此种血栓最多见于左心室,可在心房纤颤或心室收缩时脱落而引起脑栓塞。后二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别,故有人统称之为血栓栓塞现象。

先夭性心脏病,尤其是有心脏中隔缺损,卵圆孔未闭或两心室均与主动脉有交通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脑梗塞。据Abottt观察Fallot氏四联症有15%死于脑部病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力衰竭。栓子来源约50%是下肢静脉或痔静脉的血栓,部分来源于右心,少数可来自骨折后的脂肪栓或气栓。栓子不须经肺循环,大多数直接穿越卵圆孔或室间孔,少数是由右心室直接进入主动脉而造成大循环动脉血栓。其中约半数为脑栓塞。这种栓塞称为反常栓塞(Paradoxicalembolism)。平时心脏中隔有缺损的病人,血流方向是由左向右的,但一旦发生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或因某种原因引起右心压力增高时,心内血流方向即逆转成由右向左,此时即易发生反常栓塞。

心脏病合并脑梗塞后必须静卧休息数周,以减少栓塞复发的机会。在急性期的治疗原则是在处理心脏病的同时改善脑血流循环,使栓塞或血栓形成的血管扩张,解除病灶周围血管的痉挛,并防止栓塞复发和引起逆行性栓塞,以缩小脑梗死的范围,减轻脑功能障碍的后遗症,故可采用血管扩张药(如烟酸、罂粟碱等)或抗凝疗法,如合并有脑水肿,颅内高压时适当加用脱水剂。

中枢神经继发性感染

一、脑脓肿多数并发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易发生反常栓塞,如果栓子带有细菌,即易引起栓塞部位的脑脓肿。综合一些作者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在尸检时3.5-6.0%发现有脑脓肿。Tyler等在例先天性心脏病中发现27例有脑脓肿,其中Fallot氏四联征之脑脓肿发生率为1.4%,大血管异位为1.7%,中隔有缺损者为0.7%。脑脓肿的发生大多在5~19岁之间。2岁以下罕见,但最幼有生后20天者。已报告引起脑脓肿的先天性心脏病有Fallot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合并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单纯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分流综合征,单心室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约占血源性脑脓肿的10%,主要发生在大脑半球,左右两侧发病相近,少数可见于小脑或脑干,常为单发性。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脑脓肿的死亡率过去为%,目前手术治疗死亡率为28.7%。死亡原因多数为手术延误。

二、脑膜炎与脑膜脑炎细菌性心内膜炎时,由于多发性微小而带细菌的栓子引起较广泛的脑栓塞,因此很少引起单发的脑脓肿,常发生脑膜炎或脑膜脑炎,出现弥散性脑症状Courville观察在例细菌性内膜炎中11例出现化脓性脑膜炎。Bademosi等在9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中发现7例(占7.4%)为脑膜炎,且以此诊断而入院,仅在尸检时证实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另外,该作者在21例因心内膜炎合并神经症状而死亡者的尸解中,发现6例(29%)有脑膜炎,1例(5%)为脑脓肿。

其他

Eademosi等报告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时个别病例可损害脊髓,并引起颅神经与周围神经损害。文献上亦有心律不整发生意识障碍及合并舌咽神经痛的个别报告

Isaaca等曾报告3例特发性充血性心肌病病人合并有肌无力,肌电图均呈肌性损害,对病人骨骼肌进行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亦均有改变,1例为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myopathy),1例为空泡性肌病(Vacuolarmyopathy),另1例为脊髓性肌萎缩。

在某些心肌梗死的病人可出现肩部疼痛及手部营养障碍,称为肩手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左侧,常见于心肌梗死后2~10周。病人表现为一侧有时双侧肩关节痛、僵硬,手掌或手指疼痛、僵硬或肿胀,少数并有手指屈曲性挛缩。在X线片上可见肩关节有营养性改变。这被认为是心肌梗死后心脏的疤痕刺激了交感神经纤维的缘故。

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一症(特别是假性肥大型)、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脊髓性遗传性共济失调症等常合并有心肌病或心律紊乱,但有些病例心脏症状可在神经症状出现之后很久才产生,如Lambert等研究例慢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其中6例有神经肌肉病变,3例是肩胛腓肌综合征,均已长期存在慢性进行性肩胛带及腓肌萎缩与无力。另3例则为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与眼颅躯体综合征(Oculocrar..iasomaticsyndrome),该作者认为神经肌肉病变与引起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的原因,特发性房室束支纤维化可能是同一病原性因素所致。

转载于CNKI

扫描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西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yy/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