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随着多模态成像技术的发展,新的成像技术能鉴别部分缩窄性心包炎(CP)可与限制性心肌病或重度三尖瓣反流,但仍有相当一部分缩窄性心包炎病例需要通过心导管术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心室间相互依赖性明显增强是缩窄性心包炎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可通过侵入性检查明确。然而传统方法操作不便、且影响因素较多。
近期,JAMACardiology发表了一篇报告,评估了一种新的有创诊断方法(采用左右心室射血时间的呼吸性变化反应心室相互依赖性)的效果,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易获得且准确。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背景缩窄性心包炎(CP)常需要与其他引起右心衰竭的疾病[如限制性心肌病(RCM)和重度三尖瓣返流(TR)]进行鉴别,在部分病例中诊断具有挑战性。尽管多模态成像技术发展迅速,但在某些病例中,仍然需要进行有创心导管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通过心导管术获得的传统指标,如左右心室舒张期充盈压升高、均衡化等,诊断效能不足。通过分析左心室和右心室在呼吸周期中的压力曲线,可以确定心室相互依赖性,该指标增强是诊断CP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但是该指标的获取通常需要同时使用高精度微压计对左右心室同时进行描记,操作不便。
此外,心导管术诱发的心室期前收缩或人工瓣膜等机械阻碍,均可影响心室相互依赖性的获取。因此,非常有必要探寻一种易获得且可靠的参数来确定是否存在心室相互依赖性增强。
主动脉和肺动脉射血时间(ET)可分别反映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搏出量。因此,本研究在接受心导管术检查的严重右心衰竭患者,评估是否可用肺动脉和主动脉中的ETs替代呼吸周期中左右心室搏出量变化。
研究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1月至年1月在妙佑医疗国际接受双侧心导管术评估CP的患者数据(10例经手术证实的CP患者、5例RCM患者、5例同时进行主动脉和肺动脉检测的严重TR患者)。
所有患者在无创检查无定论时,均接受心导管术检查以进一步评估。
侵入性血流动力学压力曲线由计算机处理后获得,并在6至8个连续心动周期中取平均值。以mm/s的扫描速度描记压力曲线,ETs(单位毫秒)定义为收缩期上升支到重搏波切迹。
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吸气高峰和呼气高峰时进行测量(图1),注意避免分裂搏动。
呼吸峰定义为整个呼吸周期内舒张压的最低点,而呼气峰定义为最大收缩压。
计算从呼气到吸气的ETs之差。所有测量均以盲法进行。
图1同时评估肺动脉和主动脉射血时间。
A: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描记图像显示,吸气时主动脉射血时间显著缩短,与肺动脉射血时间显著增加相对应。
B:一例限制性心肌病患者的描记图像显示,主动脉射血时间没有呼吸性变化,肺动脉射血时间在吸气期略有减少。
研究结果在纳入的20名患者中,50%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9.5岁。
CP组和非CP组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显示,两组间的心房和心室静息压力具有可比性。
呼气至吸气时,与无CP组患者相比,
CP组肺动脉ETs变化量显著降低
(-31.8msvs5.1ms;P0.),
而主动脉ETs变化量无显著差异
(-19.0msvs10.5ms;P=0.20)。
因此,ETs变化量与肺动脉ETs的差值,CP组主动脉显著高于无CP组
(50.8msvs28.1ms;P0.)(图2)。
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类内系数(Intraclasscoefficients),分别为0.96(95%CI0.40-0.99)和0.97(95%CI0.68-0.99),表现良好。
图2心室相互依赖性评估散点图。
通过比较缩窄性心包炎和非缩窄性心包炎患者主动脉(主动脉;A)、肺动脉(肺动脉;B)的射血时间(ET)的呼吸性差异,以及两者的差异(C),反映心室相互依赖性。
在肺动脉ETs、主动脉ET和肺动脉ET差值方面,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
讨论CP、RCM和严重TR的临床表现相似,无创性影像学表现也类似。
通过侵入性评估评估心室相互依赖性可以明确诊断。然而,这一技术受限于特殊的设备、异位期前收缩及人工主动脉瓣等因素不能广泛开展。
ETs反映心室功能,可替代搏出量。健康个体吸气时,右心室ET可能略有增加,左心室ET略减少,因此可以反映了细微的心室相互依赖性。
心室相互依赖性增强是一种心室搏出量随呼吸运动发生变化的现象。CP患者的非顺应性心包影响心室充盈,吸气时左心室充盈减少,右心室充盈增多,呼气相则正好相反。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肺动脉和主动脉中ETs的呼吸性变化(作为搏出量的替代物)诊断CP的简单方法。其研究结果表明,CP患者的ETs在呼吸时相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RCM或严重TR患者的ETs在呼吸时相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与CP患者病理生理学显著特征之一,即心室相互依赖性一致。
该方法操作简便,无需同时进入左右心室,且不受心室期前收缩和导管伪影的影响,易于在临床中推广,对于同时进行双心室测量具有难度的患者更具有价值。
需要指出的是,该研究样本量小,限制了评估主动脉和肺动脉ETs呼吸性变化差值诊断C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与其他反应心室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诊断标准相似,ETs不一致不能单独用于诊断CP。
来源:
ASimplifiedMethodfortheDiagnosisofConstrictivePericarditisintheCardiacCatheterizationLaboratory.JAMACardiol.;7(1):-.doi:10.1/jamacardio...
作者:张景瑞 首都医科医院推荐阅读干货
心衰合并糖尿病,最佳降糖药选择
干货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机制、诊断和管理最新进展(上)
干货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的机制、诊断和管理最新进展(下)
干货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干货
房颤患者DOAC预防卒中,选择适宜剂量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干货
围产期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危险因素
进展
食用橄榄油除了对心血管有益,还能降低总死亡率吗?
进展
Olezarsen抑制载脂蛋白C-Ⅲ生成,对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影响
进展
乙酰胆碱再激发,能否作为冠脉痉挛针对性治疗的第一步?
进展
主动脉缩窄修复术后患者,出现运动高血压反应,该处理吗?进展
心衰合并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治疗,将如何影响临床结局?
进展
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结局,GLP-1RA司美格鲁肽vs.利拉鲁肽,孰优孰劣?
病例
双分支传导阻滞患者频发晕厥背后真凶
病例
持续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的60岁男性一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