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类心电图讲义3房性心律失常2

陈有昌老师简介

陈有昌,男。汉族,年6月18日出生。年8月毕业于广西医学院医疗系(本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广西分会心电图学专科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退休前在广医院工作并任功能科主任、心电图室主任。医院体检部总检兼健康咨询工作。先后在国内省级杂志及核心刊物发表综述及论文20多篇,积累各种心电图与心电向量教案十多件。年“用心电向量图与上胸部心电图标测分析J波研究”(第一作者)获南宁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年“利用心电向量图对胸导联终末R`的研究分析”(第三作者)获柳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出版了“实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学”。

下面介绍房性心动过速

2、房性心动过速

正常房性心律或房性逸搏心率为50~70次/分,超过此心率范围就属于房性心动过速。但也有把房性频率大过次/分才称房性心动过速(atrialtachycardia),或简称房速。房速为异位节律点起源于心房的心动过速。QRS为室上性,其前可见相关P`波,P`波的形态随异位起搏点在心房的位置而异。无房室结及旁路参与,为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常在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上发生。

房速的分类目前看法不大一致。

(1)以临床特点分:①阵发性房速或早搏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止突然,时间短暂,由房性早搏诱发,一般房性早搏连发3个及3个以上就称阵发型房速了,有的又称短阵性房速。频率在-次/分之间。程序刺激易诱发与终止,提示有折返或触发机制引起,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易于控制;如为持续性房速,发作时间超过半天以上,程序刺激易往往不能诱发与终止,提示自律性增高所致,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难以控制。此外,频率大于次/分,能清楚看出房性P波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明确诊断为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②非阵发性房速,即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一般指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加速性房性逸搏,心房率在70-次/分,多在次/分。

(2)以心电图所见的形态分单源性房速与多源性房速。

(3)目前也有按照电生理机制分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其中还有特殊类型的慢性房速、多源性房速、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及肌袖性房性心动过速等等。

图3-16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1传导

前面已经讲过早搏连续3个或3个以上就诊断短阵心动过速。

本图见两阵频率约为次/分的连续的P`波,每2个P`波有1个下传心室,即呈2:1下传。前1个P`波由于落在T波顶峰之前(前1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上),故不能下传。此图的房性P波在III导联清晰。某些导联前后P`波不一样。

图3-16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1传导传导拆分图1

同是一阵房速,同是II导联,前面几个P`波不够清晰,后面的却很清晰!两阵都差不多!

是什么原因?算房内差异传导---钟氏现象吗?算!

图3-16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1传导拆分图2

大家看看前段第一个标志房早的地方(箭头处)是不是有一个房性P波?

应该有一个房性P`波。对照前一个下传的QRS-T的T波,与这个T波有点差别。这里明显倒置,与后面的房性P一样。

这个图的第一个诊断,也是应该下窦性心律,也可以是窦性心律+异位心律。第二个才是短阵房速!

这里也没有连续三个窦性P波!

这份图诊断短阵房速,一般不会错,但容易漏掉另一个未下传的房性P波。需认真观察辨认。

注意,这种房速如何与折返性房速区别?这里的短阵房速的P`-P`是不等的,含有QRS的P`-P`比较短,类似室相性窦不齐,而且出现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故考虑自律性增高的房速。折返性房速的P-P应该是基本相等的,一般不产生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图3-17自律性房速—有加温现象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频率通常次/分;P`波形态与方向由起搏点在心房部位而定;呈短阵反复发作,也可以是持久性的;心动过速开始有P`-P`逐渐缩短现象,即“温醒”现象或“加温”现象;多伴二度房室阻滞或束支阻滞;刺激迷走神经不能使房速终止;心房程序刺激不能诱发与终止。

图3-18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

这这份图是II长条记录心电图。见频发提前的P`-QRS-T波群,P`波配对时间不恒定,其形态有正向顶尖、正向顶切迹、正向电压较低平及倒置等四种以上形态,下传QRS个别宽大畸形(差传)。

这幅图提前出现的、标志有P1-P5的五个P波形态应该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房早是多源性的。

本图心电特征分析:这份图应该有窦性P波,并下传,窦性P波电压达到0.25mV;但多数P波不是窦性的,而且P`形态超过三种以上,没有连续三个相同来源的P波。还有一个特征是多个P`波落在T波根部前的ST段上,但还能下传心室,只是P-R比其它落在T波后的延长,这种现象又称P-RT-R现象。II导联ST段呈下斜型压低0.05mV,伴T波倒置。

所以最后这样的诊断:1、窦性心律+异位心律。2、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伴差传。3、P-R大于T-R现象。4、肺型P波。5、ST-T改变。

干扰性P-R延长一般不下诊断,特别下了P-R大于T-R现象后更不用再下干扰性P-R延长。

大家看这样诊断可以吗?

注意这幅图有一种特别的现象:在上一行,标志有P2的这个P波没有下传心室,称受阻性房性早搏。而联律间距比它更短的P波,如这行倒数第2个P波,下行中间标有P-RT-R的这2个P波却也能下传心室,当然配对比它长的P波,如上一行第3、5个P波及倒数第3个P波也能下传心室。这种现象考虑属于裂隙现象。

裂隙现象发生机制:主要用分层阻滞解释。房室交接区不同水平的传导性和应激性不同,即近端的传导延迟区,远端的传导阻滞区。晚到的激动脱离了近端与远端的不应期,便得以通过;而早搏联律间期缩短时,近端仍处于应激状态,若近端出现传导加速,激动过早到达尚未回复的远端部位,反而可发生传导阻滞;而更早到的激动适逢近端相对不应期的早期,缓慢下传至远端时已经脱离了不应期,仍能通过。上面这幅图就符合这种现象。

图3-19房室交界区裂隙现象心电图

这是临床心电学杂志年第7期上郭继鸿教授“裂隙现象”一文上的图片(原来数字是手写的)。图片上3个房性早搏,第1个房早配对时间室56分秒,R-P间期为40分秒时,以P-R间期稍长过正常下传的P-R间期下传(18分秒),第2个房早配对时间50分秒,R-P间期为36分秒,没有下传。而第3个房早配对时间32分秒,R-P间期20分秒,却能以38分秒缓慢下传。这种现象就考虑是房室交界区存在着裂隙现象所致。即房室交接区不同水平的传导性和应激性不同,即近端的传导延迟区,远端的传导阻滞区。晚到的激动脱离了近端与远端的不应期,便得以通过;而早搏联律间期缩短时,近端仍处于应激状态,若近端出现传导加速,激动过早到达尚未恢复的远端部位,反而可发生传导阻滞;而更早到的激动适逢近端相对不应期的早期,缓慢下传至远端时已经脱离了不应期,仍能通过。

图3-20右束支上的裂隙现象电生理检查图

这是与上图同篇文章上的图片。该电生理检查显示,A图在配对时间ms时给予S2刺激心房,下传心室S2-R为ms,QRS时限正常;B图配对时间ms,给予S2刺激心房,下传心室的QRS时限也正常;C、D图分别在配对时间为、ms给予S2刺激,下传心室的QRS变成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其中D图房室传导时间S2-R为ms;而E、F图分别在配对时间为、ms更短时间内给予S2刺激,S2-R时间分别为、ms,即缓慢下传。这时心室的QRS又恢复正常。通过这份图也可以说右束支上存在裂隙现象。

图3-21多源性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2

本图也有P波形态不一(见标注图起码4种不同的P波),P-P间期不整齐,P-R间期长短不一致的特征,全图也没有出现连续3个相同形态的P波控制心房。平均心率次/分,也符合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或混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注意:出现多源性房性早搏或混乱性房性心律后,多数患者会发展为心房颤动,应该引起重视。找出原因及时治疗。

其它房性心动过速,如肌袖性房速、折返性房速等由于难找到合适病例,也不好诊断,就不讲了。

编辑:温玉阳

~~~~~~~~~~~~~~~~~~~~~~~~~~~~~~~~~~~~~~~~~~~~~~~~~~~~~~~~~~~~~~~~~~~~~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陈有昌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儿童白癜风能治疗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tz/7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