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摘要
男性,65岁。因左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20年入院。血压/69mmHg,身高cm,体重68kg。钙2.20mmol/L,钾3.48mmol/L,镁0.86mmol/L,钠.10mmol/L。
心脏彩超:心室腔大小、形态结构未见异常,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异、少量反流。
临床诊断
低钾血症,左下肢静脉曲张。
心电图
如果图片无法加载,就猛戳几下空白处
从该心电图来看,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A.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B.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D.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分析:
心电图出现两组P波,一种P波下传心室,I、II、III、aVF、V2~V6导联正向,aVR负向,心房率58bpm,窦性心律,PR间期ms,QRS时限90ms,QT/QTc/ms,QRS电轴80°,V1~V4导联ST段抬高0.10~0.30mV。
另一种P’波后无QRS-T波群,I、II、aVL、aVF、V1~V6正向,aVR负向,P’频率71bpm,P’8与P5重叠,P’时限50ms。提示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V1~V4导联ST段抬高,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房性重叠波。
讨论
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又称为心房分离或心房脱节。发现机制是心房内(根据本图P’波特征在右房)某一小块心房肌出现了双向性阻滞圈,即窦性激动不能通过阻滞圈,引起阻滞圈内的心房肌除极。
阻滞圈内的心房肌被阻滞圈内的起搏点控制,形成异位房性节律,阻滞圈内的房性节律的激动又不能通过阻滞圈下传心室。阻滞圈的范围小,产生的P’波小;阻滞圈的范围大,P’波也大。一般P’波窦性P波,有时窦性P波与房性P’波重叠,产生心房重叠波。
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P’波顺序发生,不论出现于心动周期的任何时相,都不能下传心室,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P’永远不能下传心室。由于窦性激动与阻滞圈内的激动无融合的机会,所以不能产生房性融合波。有时,窦性P波与房性P’波重叠所产生的心房波,称为心房重叠波。
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是一种少见的心电现象,已有文献报告鉴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或其他严重疾病。
在心电图上诊断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应除外心脏本身以外的一切干扰因素。由于局限性完全性心房内传导阻滞(除外双窦房结和心脏移植术后)多呈一过性,给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不少困难,临床应给予注意。
病例提供者:医院卢喜烈教授
精彩推荐:
戒烟10大误区,吸烟的都应看看
关于“体检报告”,这大概是最科学的一篇文章了!
一句话速记心电图
警惕!这些胸痛过后,可能就是心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