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贴一文带你分清房颤与房扑

1

心房扑动

?多见于:年龄较大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偶可见于健康人。

?常见病因:风湿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慢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也很常见。此外,还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洋地黄中毒等。

?症状:心房扑动比房颤或阵发性心动过速少见,它可分为阵发性和持续性两种类型。心房扑动大多呈一过性,一般无症状,室率过快或不规则时有心悸、气促、头晕等症状。

?治疗:心房扑动如仅呈偶发,或为时短暂,并且并非发生于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勿须特殊处理。对持续性心房扑动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药物治疗、电复转、心房程控调搏。

1

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消失。

(2)代之大小、形态、方向相同连续成锯齿状的心房扑动波(即F波)。

(3)F波频率~次/min之间。

(4)F波以在Ⅱ、Ⅲ、avF、V1及V3R等导联中最为明显,F波之间没有等电位线,这是与房性心动过速的重要鉴别点。

(5)F波的两支多对称,在Ⅱ、Ⅲ、avF导联亦可直立,亦可倒置。

(6)F波的形态、间距及振幅是绝对规整的,这是与心房颤动区别的主要特征。但因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比例多为2∶1,F波常与QRS-T相重叠而变形,使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不易鉴别。

2

QRS波群

心房扑动时,由于其激动沿正常传导途径下传心室,QRS波群一般形态正常。如室上性激动合并室内差异传导、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情况下,则QRS宽大畸形,酷似室性心动过速。另外,由于F波与QRS波重叠亦可使QRS变形。有时在同一份心电图上可见到房速、房扑、房颤互相转变的情况。心房扑动也可与早搏并存,还应对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表一)。

(表一: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与心房扑)

2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95%以上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人。

?常见病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其发生原因及机理大致与心房扑动相同,且两者可以互相转变。

?症状:心房颤动时可有心悸、气促、多汗及心前区不适等,甚至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绞痛或昏厥。二尖瓣病变患者常因心房颤动引致栓塞约占10%~20%。

1

心电图特点:

(1)窦性P波消失。

(2)代之以快速、大小、形态、间隔各异的颤动波(f波),频率一般为~次/min。

(3)f波一般在V1、V3导联清楚,Ⅱ、Ⅲ、avF次之。

f波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条件,f波振幅大于0.5mm者称粗颤,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房颤频率多较慢,f波平均次/min。振幅小于0.5mm者称为细颤,多见于冠心病。房颤的频率多较快,f波平均次/min。

2

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有以下不同的表现:①规则倾向型。快速房颤时,由于心室律较快,相邻的R-R间期彼此相差不超过0.03s。②类文氏现象型。R-R间期虽长短不一,但亦可出现渐短突长,或渐长突长的类文氏现象。③成倍型。多数心室周期约为0.17~0.23s或其倍数。④不定型。R-R长短不一,无一定规律。

3

QRS波群

心房颤动时,QRS波群一般呈室上型。但QRS形态常不完全一致。其原因:①粗大f波与QRS波群相重叠。②由于心室律快而不规律,心脏不应期长短不一,易出现室内差异传导。③心房颤动合并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也可宽大畸形。

举例

心房扑动、短阵多发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的粗颤和细颤▼

图1:心房颤动(粗颤)f波振幅大于0.5mm者称粗颤

图2:心房颤动(细颤)f波振幅小于0.5mm者称细颤

(图一)

(图二)

3

测试题

试分析下列心电图有哪些诊断?

*医疗干货知识贴

2分钟看懂禽流感

2分钟看懂癌症早期筛查

急诊防误吸经验谈

常见伤口处理,书上不讲的技巧

术前术后有差异,心电图如何诊断?

一个差点就误诊了的心梗病人……

赞赏

长按







































德国强力白蚀消
北京白癜风公益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tz/7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