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史:我国的麻醉恢复室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心血管手术、颅脑手术及器官移植的普遍开展,术后病人的危险性增高,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成功不仅取决于外科医师的技巧,而且包括多专科的通力合作,从正确的诊断到整个围手术期的精心处理,术后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尤其关键。
基本任务:麻醉恢复室的基本任务是接受手术室中当日未苏醒的全麻病人,局部麻醉术后未清醒者和局部麻醉意外可能影响生命者,直至病人清醒且无生命危险。监护和治疗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如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进入ICU。
1,定义麻醉恢复室(RecoveryRoom,RR)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是对手术麻醉后患者进行集中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纸质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单位。
2,入室标准
(1)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肌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均应送麻醉恢复室
(2)凡各种神经阻滞发生意外情况,手术结束后需要继续监测治疗者如椎管内麻醉平面较高或手术时间短暂需要继续监测麻醉平面的患者
(3)全麻术后经观察一段时间后在短时间内可达出室指征者,应在恢复室继续观察(通常入室和出室时间间隔不小于30min)
(4)存在麻醉后并发症或主诉不舒适者
3、专科护理特点
(1)每天早晨打开监护仪、呼吸机,使机器以及负压吸引器、吸氧装置等处于备用状态,另外备除颤仪、插管用物、吸痰管,使PACU时刻处于急救状态
(2)手术结束后,手术间护士系统转出病人信息至PACU,并电话预约床位,护送患者,PACU护士按需准备用物,通常护士与护士交接,麻醉医生与医生交接。交接的一般信息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术前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法以及手术中的情况(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尿量、失血量、输血及输液情况等)、术中用药(所用麻醉药物、肌肉松弛药物以及其他用药的剂量与方法)、既往特殊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哮喘、支气管炎等)、各种引流管(胸腹腔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导尿管等)、气管导管、动静脉管路(若动脉穿刺针拔除,弹力绷带上标记拔除时间)、镇痛泵的使用以及类型、传染病4项等
(3)由负责麻醉的麻醉医生调节呼吸机参数辅助呼吸(气管导管、喉罩)以及面罩或鼻导管给氧者,给予血压、脉搏、脉氧饱和度、心率监测,特殊患者监测有创动静脉压监测
(4)注意保暖
(5)躁动:加护床档、约束带,专人看护,遵医嘱用药给予及时处理
(6)喉痉挛:托下颌吸氧,遵医嘱使用解痉药,并予以气管插管
(7)恶心呕吐:头偏向一侧,吸引口腔内呕吐物,清理口周污物
(8)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分级(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9)神志:呼叫无反应、嗜睡及完全清醒
(10)手术出血倾向:通过患者神志、血压、心率、腹部触诊紧张感等进行判断
(11)肌力:按照肌张力判断方法判断肌力恢复的情况
(12)拔管要在麻醉医师的指导下方可执行,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合理用药
(13)记录:1次/15分钟,特殊情况随时记录,并记录出入量与用药
(14)及时与麻醉医师沟通患者情况,达出室标准并得到麻醉医师同意后方可送回病房
(15)患者符合出室标准以后,及时准确记录,合理计费,整理记录单,拆除监测,通知护送中心,交接送病人返回病房(病情严重者需由麻醉医生共同护送返回病房),及时整理补充用物
(16)做好感染管理工作,做好交接工作,根据制度消毒技术规范处理用物,整理监护仪、呼吸机
4,拔管指征
气管插管大家公认的原则是尽早拔除,一个可以避免长期带管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另一个也可以解除病人的不适,节约医疗费用
(1)麻醉药、肌松药、阿片类药物等残存药物作用已消失
(2)意识清楚:大声呼喊(病情允许加以轻拍患者双肩),让患者听见眼睛睁开,患者能做出反应并睁开眼睛
(3)反射活动恢复:吞咽反射、眼球对光反射。给予患者吸痰,患者恶心、呕吐,出现呛咳以及欲将导管吐出(如果吸痰时患者无呛咳等反应,则不予以拔出导管或喉罩)
(4)肌力:患者即将清醒时,出现躁动,或令患者做握拳动作,患者肌力尚可,予以拔出导管或喉罩
(5)呼吸:能听到明显呼吸音或痰鸣音,用手在导管口能清楚感觉到气流,呼吸囊随呼吸正常起伏,潮气量大于8ml/kg
(6)肺部呼吸音:听诊呼吸音清、对称
5,拔管方法
拔管前将血液及分泌物吸引干净,吸引顺序:呼吸道、口腔、鼻腔(若气切患者:气切、口腔、鼻腔),每次吸引时间=15s,边吸氧边拔管(注意先将气囊内空气抽净),注意拔出时顺着其弯曲顺势拔出,勿用力过猛,否则误伤呼吸道粘膜引起喉头水肿导致窒息。
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给予吸氧,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尤其是SpO2)。若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喉鸣音,呼吸困难、发绀时情况允许下给予抬高床头以半卧位,高流量氧气吸入,遵医嘱静脉或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减轻组织反应),如果患者仍烦躁不安、呼吸苦难加剧,应再次予以气管插管。
6,出室标准
(1)一般情况:血压、心率、体温、呼吸平稳,保护性吞咽、咳嗽反射恢复
(2)氧饱和度:脱氧30分钟以上血氧饱和度95%或达术前水平
(3)疼痛评分:VAS评分1~3分或无痛
(4)神志:神志清楚,对答如流,定向力恢复,能准确表达主观感觉
(5)肌力:恢复正常,活动自如,平卧抬头5秒
(6)Steward评分4分以上
(7)使用镇静、镇痛药的患者:用药后至少观察30分钟以上,确保这些药物的峰值已过,并且没有任何副作用产生,方可转出恢复室
通常,出室与入室时间间隔=30min
7,健康指导
(1)对有可能进入PACU的患者,术前访视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告知其家属在患者PACU复苏期间耐心等待
(2)对清醒患者,告知需与麻醉护士所做的相应配合
(3)告知患者返回病房后,安心休息,并指导正确的呼吸方法
(4)对于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在术前即告知患者尿管刺激症状的感受,并手术结束清醒后再次予以解释
8,护理结局评价
(1)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
(2)清醒患者能够配合指令
(3)患者能及时与医护沟通,表达主诉与需求
(4)患者麻醉安全得到保障
感谢原创作者授权发布:Kangaroo
对麻护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白癜风怎么能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