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安全困境
——权力转移进程中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
作者:姜鹏,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后、哈尔滨工程大学形势与政策研究中心讲师;
李书剑,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国际安全研究》年第1期
国际政治中的角色身份与利益认知是在社会性交往互动中被不断建构的产物。在以“主权零死亡时代”为核心特征的洛克体系文化成熟阶段,单纯的权力转移已不再构成体系内大国间安全困境的原因。不论是崛起国,还是守成国,其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对体系主导观念的认知决定了其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又决定了战略手段的选择,并最终在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建构出不同的社会性关系与互动模式。权力转移进程中,大国间敌意身份的互主性建构是如何形成的?通过对其成因的分析,能否为避免敌意螺旋的生成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权力转移进程中出现的“想象的安全困境”成因分析发现: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并不存在现实的生存竞争,但却可能由于经济领域同质化竞争而产生族群排他性负面意象的敌意投射,并在对声望和荣誉的追求基础上形成虚幻的不相容与想象的敌意螺旋。从崛起国战略谋划的角度出发,选择“联系性崛起战略”往往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非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而选择“变位性崛起战略”则更容易开启同霸权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
建构主义;中美关系;权力转移;崛起战略;安全困境
冷战后,随着洛克体系文化在主权国家间的深度内化,国际社会似乎进入到了一个“大国无战争时代”和“主权零死亡时代”。从理论上讲,在“非暴力原则”和“集体安全原则”等主导性规范逐渐被国际社会接纳与认可的过程中,大国间出现安全困境“安全困境”这一概念最早由约翰·赫兹(JohnHerz)提出,是指在缺乏互信的政治环境中,每一个理性行为体都会将自身实力的加强解释为是防御性的,而将对方实力的增加理解为潜在的威胁。当国家间难以达成安全的共识时,就会出现军备竞赛的安全困境。复旦大学唐世平教授认为,在理论方面,因为“安全困境”集中北京中科医院忽悠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