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当前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例行体检时发现脉搏慢于以往,因此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如下。
讨论
心电图提示患者心律正常,心律48次/分。QRS波群持续时间正常(0.08s),形态正常,电轴在0°~90°之间(I与aVF导联存在正向QRS波)。QT/QTc间期正常(/ms),可见P波(+),但与QRS波群无关;PR间期各异。提示房室分离。I、II、aVF及V4~V6导联P波为正向。
因此,患者可能存在窦性节律。大多数PP间期不变(└┘),心律75次/分。房室分离有两种原因:一是完全性(三度)心脏传导阻滞,此时心房率快于QRS波群心室率;二是出现低位快速起搏点(交界性或室性),此时心房率慢于QRS波群心室率。
因此该患者为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逸搏心律为交界性。逸搏心律病因可根据QRS波形态确定,但该患者QRS波形态正常。存在2处PP间期延长(?),均与形态略有不同的QRS波有关(第三、第四、第六[v]),提示逆行性P波。在逆行性心房激活作用下,窦房结相位被重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PP间期延长。尽管临床上经常提及的是完全性房室阻滞,但40%患者也可见室房阻滞(ventriculoatrialconduction)。
该现象可归咎于不同的顺行性及逆行性房室结传导参数、房室结双径路(其中之一允许室房传导)或隐匿性旁路的存在。而且,两处早期P波(*)的形态不同于窦性P波形态,存在未下传房性期前收缩(受阻滞),未下传P波也可自动重置窦房结相位。
病例来源:Circulation
中科医院白癜风如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