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岁男性患者,是来自巴西的移民,第一次与他的医生见面。虽然没有突发的急性不适,但患者注意到活动耐量却缓慢进行性下降。一般的日常活动都很容易感到疲劳。他否认有心绞痛症状、体重变化、肢体水肿、端坐呼吸、心悸、黑曚、晕厥等异常。既往无显性或隐性出血。
除了十几岁时,曾因某种疾病导致住院数月休养,该患者没有想起其他病史。但是他想不起当时的诊断,只记得当时因为胸腹部疼痛伴发烧使他很衰弱。后来在成年生活中,他一直是健康的,没做过任何外科手术。
他平时不服用任何药物,他的直系亲属都健在,此前的社会活动仅限于巴西。
体格检查无特殊,各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无皮疹,颈静脉搏动正常,虽然突出但搏动规律,出现在颈动脉搏动后。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心脏检查心尖搏动正常,没有抬举性搏动,S1和S2正常,无杂音或心包摩擦音。腹部、四肢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如心电图A。两周后随访时,复查心电图如心电图B。
心电图A
心电图B
问题:
心电图有何异常?
与心电图B比较,心电图A应做何诊断?
心电图分析心电图A显示心率64次/分,节律规整。QRS波群时限(0.10s)和形态正常。QT/QTc间期正常(/ms)。然而,电轴右偏,在+90°~+°之间(Ⅰ导联QRS主波向下,aVF导联QRS主波向上)。没有其他导致电轴右偏的原因,其病因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即左束支的左后分支阻滞)。左束支分为两个主要分支激活左心室(即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当左后分支出现阻滞时,整个左室的激动起源于左前分支,激动方向向下、向右。因此,束支传导阻滞导致心脏电轴在额面上偏移。左心室的激活仍通过正常的浦肯野纤维通路传导,因此分支阻滞时QRS波不增宽,仅出现电轴偏移。
心电图A分析:交界性心律,心室逆行传导,左后分支阻滞,非特异性ST-T波改变
因为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是一个排除性诊断,诊断前,其他原因导致的电轴右偏必须被排除,如侧壁心肌梗死型(Ⅰ和aVL导联起始Q波)、右心室肥厚(与V1导联高大R波及右房异常或肥厚有关)、右–左上肢导联反接(Ⅰ和aVL导联P波向下)、右位心(也会出现Ⅱ和aVL导联P波倒置,胸前导联R波逆行移行)及预激综合征(短PR间期与δ波)。
任意QRS波群之前均无P波,QRS波时限及形态正常,故这是一个交界性心律。然而,QRS波群后可见P波(表现为ST段上的突起或切迹)(+)。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是光滑的,任何突起或切迹均提示隐藏着P波。Ⅱ、aVF和V2~V5导联P波为负向,属于“逆行”P波,代表交界区激动经室房传导逆行激动心房,RP间期恒定(?)。因此,该图为交界性心律伴逆行P波。
有与窦性QRS波形态相似的室上性QRS波群被确认为交界性心律,且QRS波群前面没有P波,QRS波群后可见到(逆行)P波(由于室房传导),同时RP间期固定。
最后一个QRS波(*)是早搏,时限增宽(0.16s),前面无P波,形态异常。这是一个室性早搏波。其后可见一个逆行的P波(^)。此外,Ⅱ、Ⅲ和aVF导联T波为负向(倒置)(↑),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改变。
心电图B显示心率80次/分,节律规整。QRS波群与心电图A中的相同,QT/QTc间期正常(/ms)。然而,每个QRS波前可见P波(+),并有恒定的PR间期(0.22s)。Ⅰ、Ⅱ、aVF和V4~V6导联,P波直立,因此,这是窦性心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延迟)。注意在QRS波(↓)后或ST段中未见可确认为逆行P波的突起和切迹,现在是窦性节律而不再是交界性节律。在心电图的末端可见有一个明显的长RR间期(?),在这一停顿期间,没有看到任何P波,因此这是窦性停搏。窦性停搏可有两种病因:①窦房结激动被阻滞,包含停博在内的相邻PP间期等同于两个窦性PP间期之和;②窦性停搏,停博两侧的PP间期,与正常2倍窦性PP间期无相关性。在这种情况下,停博前后的PP间隔小于两个窦性间期之和,所以该图为窦性停搏。
心电图B分析:窦性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非特异性ST-T波异常,窦性停搏
患者来自世界性地方病克氏锥虫病地区,并有儿时发热性疾病病史,现在有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虽然体格检查与左心室功能不全、容量负荷过重、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克氏锥虫的血清学检测不一致,仍应怀疑锥虫病。
本文内容节选自《波德瑞德(Podrid)临床心电图解析(卷4B)》(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书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