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温情故事:一个来自青海的先心病患儿
医院李青
3岁的军军来自于青海省,出生后患左心室双出口伴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不及时治疗,患儿很难发育成人。去年底小军军在天医院心脏外科做了先心病矫治手术,术后住在了ICU病房。
由于术前严重脑缺氧,这一次又经历了如此大的手术,所以术后小军军虽然意识苏醒了,但表情淡漠,无论你给他做什么,他好像就没有什么反应。
有一天,一个护士在给他剪指甲时,他对着护士轻轻笑了。他这一笑不要紧,护士的眼泪马上就流了出来,终于完全苏醒了!这是复苏的笑,这是感谢的笑,一百多个小时没日没夜从未离开一步的治疗护理,终于没有白费!
接下来的日子,小军军的肢体能够轻度活动,但没有食欲。营养食堂专为术后患儿准备的饭菜,小家伙根本不想吃。有一天,ICU的一个回民护士张海然把从家里带的羊肉馅包子试着给他吃,没想到小家伙特别爱吃。开了这个头,再往后没有海然护士阿姨的包子,小家伙就不想吃东西。
从那以后,张海然家的食谱不再由女儿和老公决定,而是由小军军决定,做什么饭要看小军军的“脸色”。张海然的妈妈知道后也赶过来帮忙,隔三差五的蒸羊肉馅的包子,包羊肉馅的饺子给小军军送来。就连张海然家刚上幼儿园的女儿都知道妈妈工作的病房里有一个小弟弟特别爱吃羊肉馅包子,并且把自己喜欢的小食医院给病房里的小弟弟吃。
小军军的病情重,需要长期住在ICU病房治疗,每天只能跟爸爸妈妈见一两面,剩下所有的时间都跟医生护士度过。从医疗角度而言,治疗、护理一个成年患者,只要完成职业的规范要求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护士。可护理一个3岁的患儿却不同,患儿的父母不在身边,医生、护士不但要完成职业的规范要求,还要替代孩子的爸爸妈妈照顾患儿,陪孩子玩,教孩子学唱歌,和孩子一起做游戏。
元旦的时候,护士邓珺文还给小军军画了一幅画,陪小军军在病房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新年!(见图)
术后,小军军一共在ICU病房住了两个半月。虽然小军军医院的专项基金承担,但他的父母也需要一定的花费,医院也对他们有固定的安排,但这对一个来自青海牧区的家庭而言,长期住在天津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ICU的护士长看在眼里,于是号召全科医护人员给小军军的父母捐了元钱供他们生活。
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医生护士把小军军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说,在给小军军治疗护理的过程中,小军军也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小军军转到普通病房后,他们还依依不舍,多次去普通病房探望。当然,不只是ICU的医生护士依依不舍,最不愿意分离的还是这位可爱的小军军。
故事就讲到这里。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们给我讲到,当他们看到小军军第一次笑他们哭了的时候,也戳中了我的泪点。
当前,医患关系已经步入了一个节点。医院中有伤医,患者中有医闹,医护中也有败类。但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医院里更多的却是善良的人们尽职尽责,互敬互爱。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