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样治愈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78469.html宁夏互联网+心电医疗服务的医联体建设经验余新艳马忠王秀玲宁夏回族自治医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逐年增加,宁夏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对心脑血管病人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更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诊断能力。宁夏建设医疗体,在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就医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抢抓机遇,在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服务范围、创新就医模式等方面实现突破,率先于年依托远程心电网络诊断平台进行区域心电医联体建设,在全区试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远程诊疗新模式,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创造了一个新型的医疗模式,创造了医联建设的新天地,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至81家基层医疗机构,惠及万千基层患者。同时也探索出一套全新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在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就医方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显著的作用。本文研究与分析宁夏互联网+心电医疗服务的医联体建设情况,以期为全国建设医联提供科学依据,现总结如下:一、优质资源外延下沉,反哺基层惠及广大患者在银川乃至宁夏地区,普遍存在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心电图诊断医师,基层广大患者做完检查后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心电诊疗服务,后续跟进治疗存在服务盲区的现象。年5月1日,医院在银川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支持下,率先成立了银川市基层卫生机构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当时承担了银川市4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40家社区和家乡镇卫生院,1家村卫生室)的常规心电图诊断工作。基层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做检查,检查数据实时传输到医院电生理诊断中心,由医院专家在线进行实时诊断,并将诊断结果迅速反馈回基层,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这种远程诊断服务模式不但赢得了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年,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正式获得宁夏自治区卫生和健康委员会的批准,年自治区卫健委又批复医院电生理中心为宁夏远程心电培训基地,年电生理中心联合中医院共同申报自治区科技厅惠民项目获批,成立了宁夏心电散点图远程监测心律失常示范基地。经过几年的规范化建设,辐射触角不断延伸,向下与区内以及周边省份的81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提供常规1导心电图、18导心电图、心电向量、4小时动态心电图、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实施监护预警、可穿戴设备的远程诊断服务;向上与全国心电医联体联盟会诊教学平台相连、建立了集教学、培训、会/转诊、绿色通道集一体的三级网络架构。年5月1日至年6月30日,远程诊断中心诊断病例份(图1)。医联体内病例份,常规心电远程份(图),动态心电份,可穿戴设备数据07份(人),常规心电年份,年份、年94份,年份、年份、年份,年份。常规心电阳性率:年57%,年56%,年66%,年69%、年68%,年69%。其中各类传导阻滞例,各类早搏例,ST-T改变例,异位心律例、房颤房扑例,各类心梗例。采集并分析课题数据例,07条数据,阳性率99.1%,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甚至家庭建立一套依托互联网+、结合散点图技术的心律失常筛查方案;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流程3个,在全区、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图1)(图)二、立足分级诊疗,打造全新诊疗服务模式一直以来,国家引导并致力于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医改政策推动下,在“互联网+”支撑下,医院在心电+互联网模式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种创新且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实现方式,即“信息高速跑,医生减量跑,患者不用跑”。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数据传输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让一个诊疗专家团队服务多个医疗机构,用最小的成本弥补基层诊断医师的短缺不足和技术短板。基层患者在家门口的医疗服务机构做完检查,由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专家团队进行即时在线诊断,平诊10分钟、急诊分钟反馈诊断报告,便捷高效。通过这种方式,将相关患者留在基层,医院排队做检查,专家也不必下到基层去服务,一切互动都在网上实现,省时省力省钱,为分级诊疗探索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案。这种模式不仅实现患源重构、还重构了价值链、重塑了利益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有效推动分级诊疗建设。可以改善就医体验、重构就医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付基层医院的诊断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并能加强医联体成员单位间的紧密互动,使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医院多发现、多服务、多效益;医生多技能、多收入。三、薄积厚发,探索打造“互联网+医疗服务”宁夏模式宁夏心电医联体建设在六年的探索运行中,不断发展壮大,在实践中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宁夏模式”[4]。经验一:工作体系统一化。即统一目前不同设备厂商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心电平台整合,统一对所有医联体内心电图医师进行操作技术、流程标准化培训,统一心电图操作、诊断标准,统一危急值及胸痛患者流程(图3.4)、统一心电图诊断报告模板。(图3)(图4)经验二:服务收费规范化。患者在哪级医疗机构就医,就按所在医疗机构的收费标准缴费。由银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招标采购配发给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根据物价收费相关标准,银川市医疗机构,年7月前参照银川市卫健委《关于心电远程会诊中心收取费用的批复》[]号文件,之后参照《关于印发银川市远程医疗收入分配办法(试行)》的银卫计通[]号文件,制定的方案及比例进行分配,银川市以外的医疗机构与诊断中心签署协议,根据物价收费相关标准,诊断中心收取0—30%的诊断费。通过规范远程诊断收费标准,不但节约医保资金,让患者不多花一分钱,就能在家门口用最短医院专家团队的专业诊断,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医院成为“风险共担,赢利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政府、患者、医院、医生、企业多方受益。经验三:医生资源整合化。通过可移动终端等设备整合资源、根制定的《宁夏电生理诊断中心医生准入条件》,充分利用电生理中心诊断医师、心内科电生理专业医师、从事心电图诊断的退休医师以及其他合作医疗机构具有相关诊断资质及能力的医师的碎片化时间开展远程心电诊断工作,进行云化分级分层管理,即可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解决高峰期诊断医生不足的矛盾,又能培养心电人才,开展报告二级审核,三级质控,确保报告质量及患者生命安全。经验四:培训教学规范化。制定了《宁夏远程心电培训基地远程教育培训制度》、《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动态心电图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操作规范流程——医院(试行)》、《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常规心电图诊断规范(试行)》、《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动态血压监测操作及诊断规范(试用版)》、《宁夏远程心电培训基地院前急救医生心电图规范化操作掌握范围(常规)》;《宁夏远程心电培训基地基层医生心电图规范化操作掌握范围(常规)》、《宁夏远程心电培训地心电图诊断医生培训方案》等,通过远程教学、下基层培训、召开学术会议集中培训、基层人员到诊断中心统一培训等形式,培训余人次。提升基层人员心电图操作、病史询问及对心电图诊断解释能力,使老百姓在任何级别的医疗机构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同质化的心电图服务。经验五:联系沟通多样化。定期下基层调研、了解全区各级医疗机构心电图学术发展及学科建设情况、了解各级部门对心电网络建设的需求,仅年就在全区范围调研了5个医疗机构。制定了《宁夏电生理远程诊断中心工作沟通制度》,通过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tz/10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