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经名言3脏腑理论之三十七奇恒之腑

入门?经典?临床?栏目

内经名言3脏腑理论之三十七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内经名言三百句》连载之三“脏腑理论”。   本节目推送内容将所选三百余条名言,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几乎所有方面,读者可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1]之府。《素问·五藏别论》

  

  [1]奇恒:异常。奇,异也。恒,常也。

  

  

此言奇恒之府异于一般正常的六腑。奇恒之府之所以仍称为腑,是因为它们多为中空有腔,形态上像腑。但它们在功能上能贮藏精气,正像大地能包容万物一样,这又好似脏的生理特性,故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腑,所以称其为奇恒(异常)之腑。其中:

  

脑为髓海,内藏脑髓。《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可见《内经》对脑的功能的认识仅局限在头面五官上,而认为心才是“精神之所会。”(《灵枢·邪客》)直到明代李梴才感觉到人的神志活动应该发生在心之外的器官,但仍不敢违背《内经》“心藏神”的观点,于是提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两个心的概念。(《医学入门》)到清代始由王清任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医林改错》)终于认识到脑在人的思维方面的功能。但由于《内经》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学说已构建完整,因此王清任的呼声并不能改变心主神志的观点。

  

髓是分布在骨腔内的一种精微物质。藏于骨胳内的称为骨髓,藏于脊柱内的称为脊髓,藏于颅内的称为脑髓。髓由肾所藏先天之精所化生,并由后天水谷之精不断充养。髓有充养脑髓,滋养骨骼,化生血液的作用,所以髓不足会出现思维、运动、血液等方面的异常。

  

骨是人体的支架。其性坚刚,具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进行运动等功能。骨内有腔隙,内藏骨髓,故有“骨者髓之腑”的说法。临床上对于骨病,往往采取补肾填精以生髓的方法治疗。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故有“脉者,血之府”之称。《素问·痿论》还说:“心主身之血脉。”由于脉有运行全身气血的作用,故医生可以通过切脉来了解全身脏腑组织的生理和病理状况。在《内经》中,有时将血脉与经络加以混淆,在阅读《内经》时要注意。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所以胆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与肝密切相关。胆囊内贮藏胆汁,但胆并非完全藏而不泄。而是在进食之后从胆囊注入肠中,帮助小肠化物,故胆又属六腑之一,这与其他奇恒之腑是不同的。

  

女子胞又名胞宫、子宫,位于妇女小腹正中,有主月经、孕育胎儿的功能,其生理功能与心、肝、肾、脾以及冲脉、任脉和天癸都有密切关系。

《内经名言三百句》一书,精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的名言句,分为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理论、气血精神、针灸经络、诊断技术、病因病机、治疗思想、养生保健、以人为本、运气学说十一个部分,其内容涉及《内经》的各方面,同时作者联系临床对条文进行详解,并举医案予以阐释,读者可通过本书在尽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内经》的理论精华。本书可供与中医工作有关的各方面人士阅读。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张恪文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程序c#开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jc/7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