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赏析
郭某某,男,47岁。山西原平人,家住内蒙古鄂尔多斯。年12月27日初诊。
主诉:心脏“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2+月。
现病史:患者2+月前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医院行心脏介入融合手术,手术相对成功。但术后患者心律仍然仅有30次/min左右,同时胸闷、心悸等症状不减。且每于情绪不稳时有加重倾向。患者医院心血管科用中药调理,彼处大夫依气血亏虚、心阳不足、络脉瘀阻出方,方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为治。方中黄芪、党参、桂枝等药份量重至30g,全方药味多至十五、六味。但患者服上方,唯是“牙痛”明显,几经治疗,效果平平,因回内蒙古休养。咨医院,建议安装起博器,以防万一。该患者籍贯山西原平与余素相识,想在外地安装起博器之前,使病情有所稳定遂求方于余。考虑到该患者病程较长,且心率过缓,虽经介入手术,亦无明显改善,仍用益气温阳法为治,唯需缓图之。遂出方3剂,药物如下:
红参(先煎)10g,制附子(先煎)10克g,炒白术10g,白芍10g,地龙12g,三七粉(冲服)3g,甘草3g,川芎12g,炮甲珠(研冲服)3g。
年12月30日二诊:患者得方后反馈当地炮甲珠缺药,故仅用八味。先服药3剂,药后并未见“牙痛”上火表现,且患者自觉诸症均有所平复,心率37次/min。此次再诊,附子加用至12g,再服3剂。
年1月2日三诊:病情稳定,附子调整至15g,继服3剂。此后患者时常电话约方,如果症情稳定则6剂、6剂服药。若偶遇感冒、失眠、情绪不稳则随证加减,3剂、3剂服药。此后附子剂量逐渐加大到20g左右,目前患者症情平稳。
在治疗过程中体会,本例患者附子调至15g时效果最好,心率可至53次/min。近期随诊,患者心率可以稳定维持在43次/min左右。由于症状、体征得到较为明显、持久的改善,到目前为止,患者尚未安装起博器,一般生活起居可以自理。中医、中药的合理参与,使患者的危急重症达到一种相对稳定平和的状态。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争取了时间,为患家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说明:心率过缓证属心阳不足者,非参、附无以力挽狂澜。但欲临床取效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方药配伍应严谨合理;其二、剂量把握要适时适度。中医治病讲究病证相符,而非多多益善。方中人参、附子温阳补气,大回元阳;地龙、三七、川芎活血通脉;白芍柔肝、利水,白术温脾、暖胃。从药物功效性能上考虑,白芍、白术二药实乃仲景真武汤原方中固有的两味药,不仅可以助附子温阳、利水,而且可以避免其燥烈之性;从药物作用脏器上考虑,白芍、白术合用,调肝理脾,看似与心病无关,却内蕴调整君主之官五行关系的重要义涵,本脏之母子俱安,可得脏腑关系、五行结构之大定。在此基础之上,补阳通瘀之法方能两得其宜。全方药仅区区八、九味,组方简洁,抓住了疾病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守方守法,得效渐进,使此疑难大症的主要癥结在稳妥有效的药物配伍作用之下,竟趋化于无形。
供稿人:赵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