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梨最近接触了一些保险公司的业务员,
发现很多业务员都会用的一招销售误导是:
买了重疾险,只要得了大病,就都赔!
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传统展业方式:就是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兜售保险。有买的人,当然也就有不买的人。
你们知道的,保险公司代理人的业绩考核压力是很大的,如果要卖给更多人保险,他们只能靠灌鸡汤、用疾病恐吓、宣扬公司实力强来营销。但即便是这么卖力地推销,依旧有一部分人选择不买。
然而世事有时是难以预料的,如果恰巧不买的人得了重病,代理人便会幸灾乐祸得发朋友圈:“你看,没买保险的下场吧。如果买了,某某现在几十万已经到手了。”
说实话,我非常非常讨厌这种营销手段。
LOW爆了!
且不说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就算买了,业务员就能打包票一定能赔吗?
打包票一定能赔的,请勇敢站出来,我保证不用板砖拍死你。
有时候,我们用微薄之力做一点小小的科普,只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保险,更好地用保险防范风险。让大家知道,各家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如何组合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
可是代理人,往往开几次产品说明会,邀请大家参加一些鸡尾酒会,灌输一些假大空的话,就把大家洗脑了。
不好的产品,就算包装成一朵花,它依旧是垃圾。
说重疾险只要是得了大病就赔的业务员,请你写字据保证。
重疾险三种赔付方式
今天科普第一步,就是打击谎言:重疾险不是确诊即赔付的!
严格来说,重疾险根据病种不同,分成三类赔付方式:
第一类:确诊即赔付型。
例如癌症、严重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人痴呆”)、严重三度烧伤是属于确诊即赔付型。
对于这一类病种,确实是一旦经由医生诊断,确认罹患了重疾险条款中的病种,即可赔付。
“确诊即赔付”本是重疾险中一部分病种,可是代理人却以偏概全,误导消费者所有的病种都是一样的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理赔纠纷的不断上升。
第二类:采取特定手段以后才可赔付型。
例如大家常听到的严重的白血病要进行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老年人常见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手术”等,都是需要手术进行完了才能赔付。
得了这类疾病,还没动手术,能不能赔?
当然不能赔。保险是严格按照条款办事的。
哪怕你买的是代理人遍天下、保费贵的要命而保障却很渣的某安,也赔!不!了!
那怎么办呢?手术费那么贵,难道要卖房卖地才能做手术吗?
别怕,夕梨有办法!
那就是:搭配一份具有直付功能的医疗险。
市面上医疗险那么多,很多号称保额几百万的低端医疗险,看着很美丽,保费也出奇地便宜,它们遍布在各大网销渠道,甚至包括支付宝这类大流量平台。我们今天不过多讨论这类医疗险的弊端,我就告诉你最大一个缺点,低端的百万医疗不能直付!没有直付功能,漫天的医药费,依旧是要等完全出院后才能去报销。
然而选择了有直付功能的医疗险,完全可以在手术前,由保险公司医院的账号,你不用卖房卖地,也不用四处筹钱,也不用咬牙切齿地跺脚“保险骗人”。先用医疗险直付手术费,然后再拿着重疾险合同去理赔。是你的,一分也逃不掉。
第三种:达到特定状态后才能赔付型
这一类中,大家最熟知的病种就是“脑中风”了。重疾险中的脑中风是要求疾病发生天以后,还存在一些身体上的障碍,才可以赔付。
很多人觉得保险公司这样规定很苛刻。
但是,如果你懂得医学,你大概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著名的医学科普专家菠萝博士指出:脑中风根据损伤的程度,有的人影响不大,有的人影响较轻,例如不会说话;有的人影响较重,例如瘫痪在床。
很多脑中风患者,因为损伤较轻,愈后非常好,甚至完全不影响工作生活。那么这一类的脑中风就不属于重疾的范畴。
换句话说,如果连这类脑中风都赔付的话,保险公司早已赔穿无数次了。
结果就是:要么你买不到保险,要么保费贵的吓死人。
不要以为脑中风只是中老人的专利,
儿童和青少年,因为烟雾病、脑动脉瘤、心脏粘液瘤等等,都会诱发脑中风。
所以,脑中风的发病率,实在是太高太高了。
所以,重疾险规定脑中风天以后才能赔付,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这天内的治疗费用怎么办?如果脑中风损失较轻,治疗以后痊愈了不能理赔重疾险了怎么办?
朋友们,有直付功能的医疗险啊!
不管脑中风严不严重,治疗了几天,都不用你们掏钱,医院!
所以,夕梨的主张,一贯是:重疾险+直付功能的医疗险,所向披靡。
如果你贪恋低端医疗险的价廉,那么必然承受未来重大的财务缺口。
如何鉴别重疾险产品的优劣
上面我已经对保险公司业务员常见的销售误导做了解释,
相信你也对重疾险产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那么,到底该选哪家的重疾险呢?
首先,请不要再听业务员天花乱坠的谎言。
基本上,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没几个看过条款的。
就算看过,也只看过自家的条款。
甚至天真地以为:所有的保险公司条款都差不多。
真是呵呵了。
全中国一百多家保险公司,每家公司的条款都!不!一!样!
下面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
1、最最高发的轻症。
“原位癌”、“轻微脑中风、”“非典型急性心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术”、“脑垂体瘤、动脉瘤及血管瘤”是非常常见并且高发的轻症。但是能将这几款高发轻症全部囊括进重疾险产品中的公司,非!常!少!
绝大多数公司,剔除了一项甚至多项的最高发轻症。
为什么要剔除?
原因很多:
比如为了降低保费,用低价来抢滩市场啦;
又比如为了把“快速理赔”当做卖点啦。
顺便插一句,不要觉得保险公司想尽办法不赔。
事实上,及时理赔是他们的宣传卖点,君不见朋友圈的代理人总是在转自家公司又赔了多少多少万吗?
那么你想,把很容易造成理赔的疾病剔除了,是不是减少了理赔率?所以啊,不要觉得某些大公司的理赔服务多么快多么好,很大程度上你可能不会被赔付到。
因为你得的疾病,人家不包含。
2、轻症包含:轻度2型糖尿病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了糖尿病的多发。不要觉得糖尿病是慢性病,不严重。很多糖尿病患者严重起来,会影响到足部和视网膜,直接导致截肢或者视网膜病变。
那么,如果某些公司的条款中,包含了轻度2型糖尿病这个轻症责任,糖尿病患者被赔付到的可能性就大了好多。
不是所有的重疾险产品都含有这个责任哦!
3、儿童常见重疾
如果你是给孩子买重疾险,那么包含儿童常见重疾是最起码的。要不然你买了一款都是老年人才会得的重疾险,意义何在呢?
儿童常见重疾,包括但不限于:川崎病、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1型糖尿病。
有些打着适合儿童的重疾险产品,竟然不含儿童高发重疾,我只能呵呵了。
再提一句,对于大家经常听说的“白血病”,它不是单独的一个病种,是属于恶性肿瘤的,这是所有重疾险产品都必赔的。所以,你看到产品宣传单上,列明“白血病”也赔,那只是一个宣传手法,不管写不写都是赔的,你懂就好。
4、同一个病种,各家定义不同,导致最后理赔金额差异很大。
现在很多重疾险产品,动不动就是个重疾病种,50个轻症病种。
以后呢,说不定会出来个重疾病种,个轻症病种。
乍一看,哇,病种越多越好,哪家病种多,我就买哪家。
可是啊,我告诉你,保险行业抄袭风甚重,你家有了种,我家也去弄个种,
到最后,你该选择哪家呢?
我告诉你,不要看疾病名称,看不出什么花头的。
要看疾病定义!
举个例子,有个病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个病还挺常见的。
某A公司的重疾险的重疾定义里要求“心室率小于50次/分钟,且出现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且已经放置了心脏起搏器。”
但是,这个重疾定义,到了B公司的条款里,变成了轻症的疾病定义。
那么,同样是保额50万,患了这个疾病,你买的是A公司,能赔付50万。而买的是B公司,只能赔付10万。
50万和10万,同样一个病,理赔金额相差那么大。你还觉得保险产品都一样吗?
为什么重疾险产品必须要做组合方案
所以,不懂产品不看条款的业务员,可不可怕?
所以,你还会为了对方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而去买人情单吗?
谁的人情那么贵?
理赔不了的时候,他会掏自己的腰包给你补偿吗?
所以,请不要为了拒绝不了人情而购买你完全不懂的保险产品。
那又有朋友跟我说,夕梨,那你就告诉我哪款产品最好不就得了嘛。
那么我再告诉你,这世上没有一款完美的重疾险,国内国外都没有。
医疗险有近似完美的,但是保费也是很贵的。
所以,我们要将2-3款各有优势的重疾险产品做组合,才能发挥最佳的风险防范能力!
例如:A公司的重疾分组非常棒,但是不含某一项高发轻症。
B公司的重疾分组差一点,但是病种定义较宽松,且包含了A公司缺少的那项高发轻症,
那么,我就会把A公司和B公司组合起来做方案。
你看到的,是我做的EXCEL方案,简明扼要。
看不到的,是方案背后,我对几十家寿险公司产品的熟悉度,以及对条款的死磕。
然而很多人因为害怕代理人误导,开始自己在互联网上研究,购买了一堆看似便宜到不行的网销保险。
未来呢?夕梨断定,互联网会成为一大理赔纠纷之地。
不管线上还是线上,
不管是平台卖保险,还是保险公司业务员卖保险,
但凡宣传页上只写优势不写缺点的,
都会造成销售误导。
谁都没有比谁高尚。
除非你自己会看条款并且看得懂,
不然线上买的保险,便宜的背后是你不知道的坑。
保险条款那么长那么晦涩,我知道很多人都没有耐心读。
保险业务员和线上平台就是抓住了这种信息不对称,误导销售。
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把你觉得好的想买的产品发给我,我来告诉你产品是怎么样的。好,或者,不好。
或者,直接找我做方案,快准狠。
来看看我们平常做的方案都会涉及到的保险公司:
吓到了吧,那么多!
每家公司的产品都要研究,工作量真是大到吐血啊!
夕梨最近还在死磕医学术语,最大的感受就是:
大家要戒烟戒酒、好好锻炼,早诊断早治疗。
不说了,现在赶紧去跑个五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