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呼吸系统问答题

一、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合指数≤;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5、氮质血症(BUN≥20md/dl);6、白细胞减少(WBC<4.0×/L);7、血小板减少(血小板<10.0×/L);8、低体温(T<36℃);9、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二、肺炎临床稳定标准?

1、T≤37.8℃;2、心率≤次/分;3、呼吸频率≤24次/分;4、血压:收缩压≥90mmHg;5、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0%,PaO2≥60mmHg;6、能够口服进食;7、精神状态正常。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其临床诊断依据是什么?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可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L或4×/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四、试述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可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WBC10×/L或4×/L,伴或不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五、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

体征:闻及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粗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可胖有杵状趾

X线:卷发,囊腔,腔内存在气液平面

CT:轨道征,环形阴影

治疗:1、治疗基础疾病;2、控制感染;3、改善气流受限(胺茶碱);4、清除气道分泌物;5、外科治疗;6、咯血治疗(垂体后叶素)。

六、结核病的分类及化学治疗的原则和主要作用

I型:原发性肺结核;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Ⅲ型:浸润型肺结核;Ⅳ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V型:其他肺外结核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1、早期早期化学治疗有利于迅速发挥早期杀菌作用,促使病变吸收和减少传染性。

2、规律严格遵照医嘱要求规律用药,不漏服,不停药,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3、全程保证完成规定的治疗期是提高治愈和减少复发率的重要措施。

4、适量严格遵照适当的药物剂量用量,药物剂量过低不能达到有效的血浓度,影响疗效和易产生耐药性,剂量过大易发生药物毒副反应。

5、联合联合用药是指同时采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同时通过交叉杀菌作用减少或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主要作用:1、杀菌作用;2、防止耐药菌产生;3、灭菌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病程分期:1、急性加重期:疾病过程中,短期内症状加重。

2、稳定期:指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稳定或较轻。

分级分级标准

Ⅰ级:轻度FEV1/FVC70%

FEV1=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Ⅱ级:中度FEV1/FVC70%

50%=FEV%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Ⅲ级:重度FEV1/FVC70%

30%=FEV5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Ⅳ级:极重度FEV1/FVC70%

FEV%预计值或FEV%预计值,伴慢性呼吸衰竭

八、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及治疗

诊断标准: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症状: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1、咳嗽(晨间咳嗽,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2、咳痰(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3、喘息或气急

体征: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治疗: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根据药敏选用有效抗生素;

(2)祛痰、镇咳如氯化铵合剂,溴乙新,维静宁等;

(3)解痉、平喘常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

(4)气雾疗法。气雾湿化或加复方安息香酊。

2.缓解期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八、COPD的治疗

(一)稳定期治疗: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2、支气管舒张药(1、β2受体激动剂:沙西胺醇;2、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3、茶碱类);3、祛痰药;4、糖皮质激素;5、长期家庭氧疗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急性加重是指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加重或痰量增多或成黄痰;或者是需要改变用药方案。

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

3.支气管舒张药药物同稳定期。

4.低流量吸氧

5.抗生素

6.糖皮质激素

7.祛痰剂溴己新8-16mg,每日3次;盐酸氨溴索3Omg,每日3次酌情选用。

九、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有诱因。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吸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①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③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十、简答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的鉴别要点。

十一、简述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治疗哮喘药物主要分为两类

1.缓解哮喘发作此类药物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故也称支气管舒张药。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

(2)抗胆碱药:异丙托溴胺

(3)茶碱类:氨茶碱

2.控制或预防哮喘发作此类药物主要治疗哮喘的气道炎症,亦称抗炎药。

(1)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

(2)LT调节剂:孟鲁司特

(3)其他药物:酮替酚和新一代组胺H1受体拮抗剂阿司咪唑、曲尼斯特、氯雷他定在轻症哮喘和季节性哮喘有一定效果,也可与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用药。

十二、简述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病例,时间窗为14天

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活动性内出血、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

相对禁忌症:2周内大手术、分娩、器官活检或不能压迫止血穿刺血管;1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10天内胃肠道出血;15天内严重创伤;1个月内脑外科和眼科手术;难以控制的重度高血压(spmmHg,dpmmHg);近期心肺复苏;plt×/L;妊娠;细菌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出血性视网膜病。

十三、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

症状:1、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2、胸痛;3、晕厥;4、烦躁不安、惊恐甚至濒死感;5、咯血;6、咳嗽、心悸。(三联症: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体症:

呼吸系统体征:呼吸急促,发绀,肺部有时可闻及哮鸣音和细湿啰音,合并肺不张和胸腔积液时相应体征。

循环系统体征:心动过速,血压变化;颈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P2亢进或分裂,三尖瓣收缩期杂音

其他:发热

十五、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心力衰竭;积极处理并发症

1、控制感染;2、氧疗;3、控制尽力衰竭(1、利尿药;2、正性肌力药;3、血管扩张药)4、控制心律失常;5、抗凝治疗;6、加强护理工作

十四、试述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

1.呼吸衰竭

(1)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为甚,常有头痛、失眠、食欲下降,但白天嗜睡,甚至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谵妄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2)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可有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因高碳酸血症可出现周围血管扩张的表现,如皮肤潮红、多汗。

2.右心衰竭

(1)症状:气促更明显,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恶心等。

(2)体征:发绀更明显,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甚至出现舒张期杂音。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少数患者可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竭的体征。

十五、肺心病的并发症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DIC

十五、气胸的分类

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攻陷而关闭,空气不再进入胸膜腔。

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胸廓扩大,胸膜腔压力变小,呼气时胸膜腔压力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每次呼吸均有空气进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致使胸膜腔内空气越积越多,胸膜腔内压持续升高,使肺脏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

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破裂口较大或因两层胸膜间有粘连或牵拉,使破口持续开启,吸气与呼气时空气自由进出胸膜腔。

十六、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十七、良恶性胸水的鉴别

十八、胸膜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表现: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

处理: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

十九、肺癌的临床表现

1、由原发灶引起的症状:咳嗽、血痰或咯血、气短或喘鸣、发热、体重下降

2、局部扩散引起的症状:胸痛、声音嘶哑、咽下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Horner综合征。

3、肺外转移引起的症状

4、胸外表现: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异位促性腺激素、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分泌抗利尿激素、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二十、二型呼吸衰竭持续低流量吸氧的机制

由于高碳酸血症,呼吸中枢对CO2反应性差,主要靠低氧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维持呼吸、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推动了低氧血症的刺激,患者的呼吸变浅、变慢、肺泡通气量下降,加重了缺O2和CO2潴留,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此外吸入高浓度氧可使肺血液重新分布,通气与血液比例失调,使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加重CO2潴留。

二十一、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

总的治疗原则:加强呼吸支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改善通气等;呼吸衰竭病因和诱发因素的治疗;加强一般支持治疗和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和支持。

1、保持呼吸道通畅;2、氧疗;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4、病因治疗;5、一般支持疗法;6、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的监测与支持。









































白癜风根治的方法
白癜风发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jc/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