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骏PCI术后迷走反射1例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性,79岁,主诉:反复胸闷气急3天。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0余年,2次心肌梗死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ST-T改变。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心影增大(图1)。NTProBNP.0pg/ml,HGBg/L,CRE.5umol/L,TNI0.1μg/L。

  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慢性心功能不全NYHAⅢ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慢性肾功能不全,CKDⅢ期。

  治疗方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利尿剂、他汀。择期行冠脉造影明确冠脉病变,术前水化。

  因患者右桡动脉扭曲,无法经桡动脉径路完成造影,改经右股动脉径路,6FJL4、JR4造影导管分别行左、右冠脉造影:LM管壁光滑,未见明显狭窄,LAD近段狭窄80%,中段狭窄80%,并向RCA远段提供侧支循环,LCX近中段狭窄90%,RCA近段、中段弥漫性病变,中段狭窄最重达99%,后三叉左室后支近段狭窄80%,后降支可见竞争血流(图2~3)。

二、PCI过程

  将6FSAL1.0指引导管送入右冠口,0."Runthrough导丝通过病变处送至左室后支远段。选用Sprinterlegend1.5×10mm球囊、Scoreflex2.5×10mm球囊分别预扩张(图4),RCA近段至中段串联植入AVI3.0×27mm、Excel3.5×28mm药物洗脱支架(图5),NCSprinter4.0×10mm高压球囊后扩张塑型(图6)。RCA远段至左室后支近段病变处经前Scoreflex2.5×10mm球囊预扩张后植入Excel3.0×24mm药物洗脱支架(图7),最终造影,支架扩张满意,未见明显残余狭窄,后降支开口未受明显累及,前向血流TIMI3级(图8)。术中肝素U,威视派克ml。

三、术后随访

  患者术后3小时平卧位解尿后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有恶心、胸闷不适,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全身湿冷,测血压60/40mmHg,心脏听诊心律不齐,40次/分左右,查心电图提示窦缓,室性逸搏心律,立即给予多巴胺、阿托品。随后患者心电监护提示反复出现宽QRS波心动过速,血压始终测不出,继续给予多巴胺2mg静推。血压纠正至80/50mmHg后,送导管室植入IABP、复查造影。复查造影未见RCA支架内急性血栓,三支血管血流均达TIMI3级(图9)。

  转入CCU监护,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时误穿入右锁骨下动脉,虽经压迫止血后,仍出现右颈部血肿(B超:甲状腺右叶下侧及前方3×3cm、2×8cm血肿)、肩背部皮下瘀斑。继续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停用替罗非班,严密观察有无气道压迫症状。术后UCG未见有明显心包积液,胸部CT排除纵隔内血肿,腹部CT排除腹腔、后腹膜出血。予补液扩容,随访患者HGB、Cr、TNT等相关指标,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术后3天撤除IABP。术后一周转出CCU。

四、分析及教训

  患者存在严重多支病变,拟分次处理病变,此次先予处理RCA,植入三枚支架,术后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术后3小时解尿后出现迷走反射,HR下降、低血压,严重影响术后心、肾灌注。为监测CVP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误穿动脉,且在强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压迫止血困难,导致颈部血肿、肩背部瘀斑,出血致重度贫血加重心、肾缺血、缺氧,最终导致PCI相关心肌梗死,CIN。

五、专家点评

乔増勇教授:该病例很好,我的疑问是没有血栓形成症状为什么复查造影?

史骏教授:该患者三支弥漫性病变,RCA、回旋支近端狭窄程度重,此次针对右冠行PCI,术中植入3枚长支架,为避免出现急性支架内血栓,术后采取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而术后解尿后出现持续低血压可能的原因:1.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2.冠脉穿孔致心包填塞;3.股动脉径路可能出现的血管并发症(穿刺处、后腹膜出血);4.血管迷走反射。而持续低血压可导致冠脉灌注不良,亦可导致支架内血栓形成,虽然心电图并没有提示急性血栓形成依据。基于上述考虑,予复查冠脉造影可明确有无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心包填塞。

陆志刚教授:PCI术后如果患者胸痛且有心电图表现,低血压,可以考虑心脏出问题了。但该病例从经桡动脉途径转为经股动脉途径,短时间内血压大幅下降应首先考虑股动脉的出血问题,对此可做血常规观察血色素的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出血问题。

·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出自《门诊》杂志年10月刊P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鐧界櫆椋庡崄澶т笓涓氬尰闄?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ソ鏂规硶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jc/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