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我院成功独立完成首例床旁经颈

医院成立胸痛中心以来,承担了县域内胸痛患者的诊治工作,4月17日,心内科、急诊科医护团队成功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这是我院独立完成的首例“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此项新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医院心脏电生理心脏起搏的空白,标志着我院心内科治疗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患者,男,67岁,因“胸痛8天,加重1小时23分钟”入院,立即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急性下壁、右心室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交界性逸搏,考虑患者心脏的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病情危重。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后,需紧急溶栓治疗,溶医院行介入治疗,医院约有4至5小时车程,途中风险极大,为保障患者安全,决定采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征得同意后,上午9:20,在急诊科主任艾少主治医师、内科杨笋医师的协助下,内科主任罗加惠副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实施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顺利将临时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并将临时起搏电极与临时起搏器链接,设定起搏器每分钟跳60次的频率,感知2mv、输出5v的参数稳定工作,体表心电图提示起搏心律,手术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中、术后临时起搏器起搏良好。术后患者成功转医院行PCI术。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医院急诊抢救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之一,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医院成功开展该项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起搏前心电图

起搏后心电图

1定义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2原理

脉冲发生器定时发放一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传输到电极所接触的心肌(心房或心室),使局部心肌细胞受到外来电刺激而产生兴奋,并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或闰盘连接向周围心肌传导,导致整个心房或心室兴奋并进而产生收缩活动。需要强调的是,心肌必须具备有兴奋、传导和收缩功能,心脏起搏方能发挥其作用。

3临时心脏起搏适应症

临时心脏起搏是一种非永久性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临时性或暂时性人工心脏起搏术。起搏电极导线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起搏器均置于体外,待达到诊断、治疗和预防目的后随即撤出起搏电极导线。如仍需继续起搏治疗则应考虑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任何症状性或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心动过缓患者都是临时心脏起搏对象。临时心脏起搏的目的通常分为治疗、诊断和预防。

(1)治疗方面

1)阿-斯综合征发作:各种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引起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导致的心脏停搏并出现阿-斯综合征发作,都是紧急临时心脏起搏的绝对指征。

2)心律不稳定的患者在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之前的过渡。

3)心脏直视手术引起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4)药物治疗无效的由心动过缓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和(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2)诊断方面

作为某些临床诊断及电生理检查的辅助手段。例如判断:①窦房结功能;②房室结功能;③预激综合征类型;④折返性心律失常;⑤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3)预防方面

1)预期将出现明显心动过缓的高危患者常见的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某些缓慢心律失常、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不全的患者拟施行大手术及心脏介入性手术、疑有窦房结功能障碍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律转复治疗、原先存在左束支阻滞的患者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时。

2)起搏器依赖的患者在更换新心脏起搏器时的过渡。

临时心脏起搏有经皮起搏、经食管起搏、经胸壁穿刺起搏、开胸心外膜起搏和经静脉起搏等5种方法。目前多选择后者。

通常选用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送入临时起搏电极导线。发生电极导线移位的情况较永久心脏起搏常见。应加强术后心电监护,包括早期的起搏阈值升高、感知灵敏度改变及电极导线脱位等,尤其是起搏器依赖者。另外,由于电极导线通过穿刺点与外界相通,因此要注意局部清洁,避免感染,尤其是放置时间较长者。另外,经股静脉临时起搏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静脉穿刺侧下肢制动。

文:内科

图:急诊科

编辑:宣传科

辑审:魏大校

投稿邮箱:xmrmyy

.cm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jbjc/10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