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症状性的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长间歇的停搏及二度二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的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在起搏器帮助下心脏可满足正常的射血需求。甚至有时候在临床上,那些看似与房室传导阻滞无关的症状,在起搏器治疗后也十分神奇的获得了缓解。这个时候起搏器可以说是“包治百病”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病例,患者为一位71岁的高龄男性。
患者因“乏力1周”入住心血管内科。
既往约10年前曾植入心脏起搏器;此次入院后,完善了相关辅助检查,并未发现明显的功能性或器质性问题,于是我们把目光放在了患者的起搏器上。
在对患者进行起搏器程控后发现,起搏器的电池将要耗竭。唯一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更换起搏器。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我院陈丽娜院长于7月7日为患者更换了心脏起搏器。在术中出现了小小的插曲——更换时我们发现患者原有的心房电极脱位了,所以造成心房感知起搏不佳,过多的右室起搏造成心衰,出现乏力等症状,于是给于植入新的心房电极,原电极包埋的方案。患者术后情况稳定。
那么,对于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朋友们,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务必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得擅自停药;日常旅行、外出、乘车、购物都是可以正常进行的,患者只需随身携带起搏器信息卡,这样在机场安检时出示后可顺利通过安检,以免起搏器金属外壳引起检测器报警。患者植入起搏器后可快速通过超市、车站的探测器,起搏器工作状态是不受影响的。植入起搏器后患者也可正常接打电话,只需避免将手机长时间放置于起搏器上面。因此,植入起搏器后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和起搏器带来的获益相比,起搏器带来的些许影响,基本可以忽略。我们对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一般要求植入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到1年随访1次,依起搏器类型及病情变化而定,预计快接近起搏器使用期限时,需缩短随访时间。
那么,医院就诊呢?
如果您近期出现气短,胸痛,甚至晕厥等状况,请及时就诊并随身携带您的起搏器随访病历,有一部分植入了ICD/CRT-D的患者如果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受了电击也需及时联系医生。如果是在近期安装的起搏器,发现伤口出现红肿,肿胀,甚至渗液的情况,也需及时联系医生。如果伴有发烧症状两到三天以上,被安排在发热门诊就诊时需告知医生植入了起搏器。
我院心内科坚持为为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工作,目前已常规开展起搏器门诊,欢迎各位患者就诊及咨询。
起搏器门诊时间:每个月第二周周五上午
地点:医院门诊二楼内科诊区六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