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希望
4月16日下午,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为一名年逾7旬极高危患者实施了希浦式双腔ICD(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猝死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该手术的成功医院心内科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的新进步和人文关怀,今后将为金山及周边地区患者提供更优的选择。
年逾7旬的周爷爷(化名)近日来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伴双下肢肢体乏力,偶有夜间端坐呼吸困难及不能平卧的症状,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功能III级”,但在进行“抗凝,调脂,扩冠,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后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
经过入院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并结合患者病情诊断报告、查房等检查事项,龚辉主任团队诊断其为CRT(植入式再同步治疗)适应症,而且频发室早伴R-on-T综合征,EF值29%,符合心源性猝死“1.5”级预防,建议安装CRT-D(植入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
上图为:R-on-T图。
但CRT-D的价格对于患者家庭来说比较高昂,一边是随时可能恶化的病情,一边是高昂的手术费用,患者及其家属犯了难,十分犹豫。
龚辉主任看到这一情况后,也急在心里,担心患者随时可能发生危险。考虑到患者病情的紧迫性以及经济情况,为最快速的对患者病情进行干预治疗,同时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龚辉主任决定将起搏领域最前沿的“希浦系统起搏技术”与双腔ICD相结合来代替CRT-D对患者进行治疗,联合救“心”。
整个手术过程患者意识清楚,基本无疼痛等不适,术中参数良好,术后除颤器工作正常,完全解决了患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导致的左右室不同步问题,同时大大降低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风险。
上图为:患者术后心电图。
科普小讲堂
为何希浦系统起搏能够解决左右室不同步问题,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这是由于我们的心脏如同我们生活中的交通枢纽,由“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组成。当心脏的跳动信号由窦房结发出,那么心房会通过房室结将信号传导给心室,再由心室传导到心肌细胞。心室在传导信号的过程中,通常会选择高速公路——“希氏束-左右束支”快速传导。
但由于本案例中周爷爷存在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此心脏左边的“高速公路”无法走通,信号只能通过“普通公路”传递给左心室,从而使左室信号延迟,出现左右室不同步的问题,最终造成心力衰竭。
本例手术中,通过治疗使得李爷爷的左心室传导重新回到高速公路,解决了左室信号延迟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心功能。
》》》相关链接
年11月25日,我院心内科龚辉主任完成全区首例希浦式除颤器植入手术,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猝死风险,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右心室起搏带来的房颤、心衰风险,为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原标题:《新技术●新希望
七旬老汉命悬一线希浦起搏与ICD疗法联合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