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小知识第二节

Fontaine导联及应用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D/C)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其特征为部分或全部右心室心肌被脂肪组织或纤维组织所代替,临床表现为右心室扩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ARVD/C的心电图表现如下:

⑴30%的患者在V1~V3导联、特别是V1导联可见特征性的Epsilon波,又称后激动电位或右室晚电位。此波出现在QRS波终末和ST段起始部位,为低振幅的棘波或震荡波,容易被忽视而漏诊。

⑵50%~70%的患者右胸导联(V1~V3)的T波倒置。

⑶近20%的患者出现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⑷V1导联QRS波时间延长或正常。

⑸心悸或晕厥发作时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Epsilon波是反映右心室激动延迟的一个指标,是诊断ARVD/C的一个主要指标,对ARVD/C的诊断特异性很高。

Epsilon波的特点:

⑴Epsilon波可以经常规体表心电图、心外科手术时心外膜电极、胸前双极导联、信号平均叠加等方法记录到。

⑵常规心电图记录Epsilon波时,在V1和V2导联QRS末(ST段初)最清楚,也可能出现在V3、V4导联。当V1~V4导联均可记录到Epsilon波时,V1和V2导联的该波持续时间比V3及V4导联长。

⑶Epsilon波是紧跟QRS波的一种低振幅的棘波或震荡波,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的患者中,约30%可记录到该波,Epsilon波可使QRS波的时限增宽。

⑷记录到Epsilon波的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右束支阻滞,但这并非真正的右束支本身病变,而是右室部分心肌传导阻滞造成的。

Fontaine导联能够更特异性的记录到右室部分心肌延迟除极产生的电位。将心电机信号增益提高两倍后,可使记录的Epsilon波更为清楚。

Fontaine导联的操作方法如下:

将肢体导联线从电极夹上取下,连接于胸导联的吸球,然后组合成Fontaine导联。

Fontaine导联的连接方法是右上肢(阴极)置于胸骨柄,左上肢(阳极)置于剑突,这种电极摆放就形成了双极胸导联。

除了以上的电极摆放,左下肢导联(阳极)置于V4导联,替代常规的I、II和III导联,新组成的三个双极胸导联就称为FI、FII和FIII导联。

Fontaine导联能够更清晰的记录到右室部分心肌延迟除极产生的电位,与常规心电图相比,使记录Epsilon波的敏感性提高2-3倍。

如下图所示:

标准12导联没有检出Epsilon波,Fontaine导联可检出。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大家认识到ARVD/C的严重性,并熟练掌握Fontaine导联的具体应用,提高Epsilon波的检出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zs/1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