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生,难免会踩过大大小小不少的“坑”?这些错误有的无关紧要,有的却人命关天,那么如何避免犯错呢?聪明的你一定会选择吸取前人教训,就让我们看看,都有哪些经验让我们学习吧!
没有血糖结果,请慎用葡萄糖
现在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很多病人是出现并发症后才查出来的。我与同事遇到好几起以乏力、恶心为主要表现到急诊就诊。
因没糖尿病史,就一边吊糖水一边等生化结果,最后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其中一个死了,现在如果没血糖结果,我只输盐水。
——from网友:yangyingn
腹痛的不一定是胃病,还有可能是气胸
我刚上班不久,有个病人,男,45岁,上腹部疼痛一天来就诊,生命体征平稳,但疼痛剧烈,无呼吸困难,腹部也无明显体征。
既往无任何病史。查心电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偏高,心内科会诊不排外急性心梗,行急诊PTCA,结果在介入手术台上发现左侧气胸,手术没做即转入呼吸科治疗。
——from网友:drcrystal
不会看心梗的消化科医生不是好专家
有天值班,消化科主任门诊收入一老病号,男,51岁,以反复上腹部烧灼感入院。开始按胃炎用药处理,症状未缓解,亦无加重,于是继续加强抑酸护胃,仍无缓解。
1小时后患者出现情绪烦躁,上腹部有压痛,自己心里不免咯噔了下,当时想会不会是消化道穿孔?但还是先做了个心电图,提示前间壁心梗!立即请心内科会诊转科。
这件事让我心有余悸,万幸的是先做了心电图,而不是送病人外出排查急腹症。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from网友:
偷懒一分钟,患者一条命
有一次晚上7点多钟,本院一位领导,男,五十来岁吧,因为发热(体温38.5℃左右)、呕吐、腹痛腹泻来急诊就诊。当时血压还正常,常规检查,还做了心电图,结果显示V2---V5T波高尖对称改变。我对他家属说,这种心电图改变正常也可以,但最怕心肌梗死,等过几个小时再复查一下吧。
凌晨1点多钟,输液完毕,患者已无不适症状。我准备让患者就这样回家,他家属提了一句,医生,你开始说要复查心电图的。谁知一复查,广泛前壁ST-T抬高,立即联系心内科住院。现在想起这个病例,真不敢想象如果当时自己偷了一下懒,结局会多么悲惨啊!
——from网友:hotfeng
临床凶险,不懂药怎行?
社区巡诊的故事:巡诊那天,一个70左右的男性病人坐在我面前,面无表情,少言寡语,问他一句,他就回答一句,我感到有些不对劲,就问他服的是啥药物?他拿出一个药瓶——利血平,我问他:是否不愿说话?不愿与人交往?回答:是。是否感到活的没有意思,有时候不愿意活了?回答:是。
于是,我让他马上停掉利血平,改服其他降压药。其实这种情况在以往的临床中遇到多次了,都险些引发悲剧。这是因为利血平最早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后来,发现有很好的降血压作用,就不再作为抗精神病用药,而作为降压药使用。
在降压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情绪低落等副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和本来就有抑郁倾向的病人,更容易造成抑郁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自杀。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要知道药物的作用,更要熟知药物的副作用。权衡利弊,深入全面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是一个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from网友:wangzengxun
没有问过个人史的患者,不足以谈治疗
一天来了一个比较胖的青年女性诉胃疼,在当地打了几天针不见好转,中午回到家就胡言乱语,意识不清。急查血气示酸中毒,尿酮阳性,考虑酮症酸中毒,对症补液降糖治疗后,患者神志没有改善并出现幻觉兴奋。
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每天喝半斤酒,最近两天打针没喝,考虑为酒精戒断,对于患者的个人史一定不能忽视。
——from网友:duoduo
心内科布满诊断陷阱,遇到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压塞、肺栓塞等分分钟要命的疾病,每每遇到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如何巧妙避开这些陷阱?
现代医学对于疾病治疗已有一套可遵循的临床流程,诊断环节就成了提高风险性极高的疾病预后的一道重要关卡。对于心血管常见的旋风杀手,需做到慧眼识病,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何建立切实可行的诊断流程呢?在允许的时间内获取全面信息。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尽可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一、以剧烈胸痛为首发症状
这时应警惕两个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危险性就不言而喻了,相比之下主动脉夹层来得更加凶猛。虽然症状都是剧烈胸痛,有些情况下两则的确难以鉴别,但还是可以从病史询问、体检及辅助检查中摸到蛛丝马迹。
1.病史采集
既往史:多有心绞痛发作史——心肌梗死,起病前少有胸痛症状——主动脉夹层
现病史:发病时血压降低——心肌梗死,发病时血压多不降反升——主动脉夹层
2.体格检查
视诊:虽症状均为剧烈胸痛,但疼痛的程度、部位、表现、转移性疼痛还是有差异的。
胸痛程度:阵发性胸痛转为持续性胸痛——心肌梗死,胸痛症状一出现即达到顶峰——主动脉夹层。
胸痛部位:主要在前胸——心肌梗死,主要在胸背部——主动脉夹层。
胸痛表现:主要是压榨样闷痛,大汗淋漓,疼得不敢动或不想动——心肌梗死,主要是撕裂样疼痛,多无法忍受,辗转反侧,极为烦躁——主动脉夹层。
转移性疼痛:神经系统(昏厥、偏瘫)、泌尿系统(腰痛、血尿)等其他系统症状更应支持主动脉夹层。
顺便提醒一句,对一过性意识障碍后胸痛患者,应考虑主动脉夹层。当主动脉夹层累及神经系统时,首发症状多为晕厥及意识障碍等,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
触诊:
手指触诊:疼痛加重,且明显感觉是表皮疼痛,带状疱疹可能性大,尤其在疱疹未出现前易误诊为心绞痛。
测血压、摸脉搏:主动脉夹层两侧肢体血压及脉搏明显不对称。
叩诊:
基本可以忽略,除了叩诊呈鼓音的气胸。
听诊
如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心脏听诊这时可能派上用场,第一心音减弱可能是心肌梗死,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吹风样杂音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呼吸音微弱、无力,要考虑心包压塞。
3.辅助检查
心电图:心梗患者心电图有特征性动态改变,ST段抬高,T波倒置;正常者多为主动脉夹层;普遍导联全抬高,就要考虑心肌炎。
顺便提醒一句,心电图提示下壁心梗时,还应考虑心梗合并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可能是主动脉撕裂漂浮的瓣膜堵塞住右冠脉导致下壁心梗。
心肌酶:虽诊断心梗的特异性高,但前4小时可能并不出现上升。
超声心动图:发现主动脉夹层简单有效的方法。
增强CT:高度怀疑夹层时直接上。
(框内内容可上下滑动)
二、以突发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
1.病史采集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考虑主动脉夹层,特别是年龄40岁以上。既往有胆石症,大量饮酒、暴饮暴食,经历过手术或创伤考虑急性胰腺炎。
现病史:询问患者是否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心血管疾病症状。
2.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患者的反应,主动脉夹层的疼痛为撕裂样,患者一般坐立难安,极为烦躁。
触诊:腹膜炎体征(腹痛、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无法排除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
叩诊:肠胀气鼓音,腹腔有渗液浊音,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听诊:如果你经验丰富,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吹风样杂音会帮你初步判断是否存在主动脉夹层。
3.辅助检查
血淀粉酶:无法排除主动脉夹层(夹层扩展剥离可导致胰腺缺血坏死)。
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是常规手段。
主动脉增强CT:高度怀疑夹层时。
胸腹部增强CT、MRI:排除急性胰腺炎。
(框内内容可上下滑动)
三、以胸闷、胸痛、晕厥等非特异性表现为首发症状
哪些容易想当然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
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憋气或胸闷)、胸痛,一般会想到心绞痛。
体征:发热、心动过速及各种心律失常,一般会想到心肌炎;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下肢水肿一般会想到心力衰竭。
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心脏超声示右心房室增大、肺动脉压增高,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低,一般会想到心肌病、肺心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T升高,一般会想到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但是,是否遗忘了容易被误诊的肺血栓栓塞症(PET)。PET典型三联征(胸痛、咯血、呼吸困难)在临床上并不多见。那么,如何在问诊、查体及辅助检查中抓住疾病的蛛丝马迹?
1.病史采集
患者以胸闷、胸痛、晕厥等表现就诊,需询问是否有患肢疼痛或压痛,考虑年龄(高龄患者更易发生PET),询问近期是否有骨折、创伤、手术史、口服避孕药等,是否有恶性肿瘤。
2.体格检查
注意观察是否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周径增粗等,考虑PET的可能性大。
3.辅助检查
心电图:PTE典型表现为1导联S波,3导联Q波和T波,但不超过一半。更多的是V1~4的T波改变和ST段异常、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等非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
D-二聚体:作为首选的筛选试验。
此外,血气分析能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胸片对提供疑似PTE线索和除外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框内内容可上下滑动)
四、病程中反复出现发热、关节痛
出现ST-T变化,CK-MB、cTnI增高,UCG、ECG改变时,想着一定是心血管疾病无疑了,但是不要忽视对病情发展的掌握,如在病程中反复出现发热、关节痛,不要忽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可能性。反复询问家族史,并检查自身抗体。
文章内容整理自“丁香园”网站、“心北京哪家看白癜风最好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