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所有ACE抑制剂都能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同时都具有相似的治疗与生理作用。这些药物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作用效果和药代动力学参数。
ACE抑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ACE抑制剂特别适用于患有CHF、LVD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ACE抑制剂能引起动脉和静脉的扩张,这不仅降低血压,而且对患有CHF的患者的前负荷和后负荷都有较好的效果。
2ACE抑制剂的副作用
ACE抑制剂的副作用有血压过低、血钾过高、咳嗽、皮疹、味觉障碍、头痛、头晕、疲劳、恶心、呕吐、痢疾、急性肾衰竭、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蛋白尿以及血管浮肿等,其中一部分副作用归因于个别药物的特定官能团,而其他副作用则直接与这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关。这类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是引起于咳,其产生原因是由于在发挥ACE抑制的同时也阻断了缓激肽的分解,增加呼吸道平滑肌分泌前列腺素、慢反应物质以及神经激肽A等刺激咽喉一气道的C受体所致。研究表明,斑丘疹和味觉障碍的高发生率则与卡托普利的巯基有关。3钙通道阻滞剂的分类
作用机制
1、钙通道阻滞剂的分类
按化学结构特征可把钙通道阻滞剂分为四类:二氢吡啶类、芳烷基胺类、苯硫氮革类和三苯哌嗪类。其代表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Nifedipine)、维拉帕米(Verapamil)、地尔硫草(Diltiazem)和桂利嗪(Cinnarizine)。
2、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跨膜钙内流及细胞内的钙释放,降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及其利用率,抑制、P酶的活性,降低心肌收缩力;使平滑肌细胞松弛,血管扩张,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4芳烷基胺类代表药物
盐酸维拉帕米(VerapamilHydrochloride)又名异搏定,戊脉安。本品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右旋体比左旋体的作用强得多。现用外消旋体。
本品为芳烷基胺类钙通道阻滞剂,能抑制心肌及房室传导,并能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急、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或心绞痛,对于房室交界的心动过速疗效也较好。
本品副作用较小,偶有胸闷、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静脉滴注时可使血压下降,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
5抗血小板药的分类
副作用
1、抗血小板药的分类
根据作用机制可把这类药物分为:环氧合酶抑制剂、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血小板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拮抗剂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其中环氧合酶抑制剂将在第三十章非甾体抗炎药中进行介绍。
2、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
各种抗血小板药的副作用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副作用是出血。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是初期止血作用所必需的,另一方面它又是动脉血栓形成的启动物,因此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十分重要。同时,还应注意在使用抗血小板药期问应该避免手术和创伤,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输注血小板悬液才是有效的止血措施。
6抗血小板药的代表药物
奥扎格雷(Ozagrel)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在DMF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在甲醇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m.P.~℃。
本品可抑制TXA:合成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梗死所伴随的运动障碍。本品常以钠盐形式制成静脉滴注剂。
西洛他唑(Cilostazol)为白色至微黄白色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在甲醇、乙醇或乙腈中不溶,在水中几乎不溶。m.P.~℃。
本品是选择性磷酸二酯酶Ⅲ(PDEⅢ)抑制剂,可抑制PDE活性和阻碍cAMP的降解及转化,使cAMP在血小板和血管内的含量上升,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用于改善由于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缺血性症状,如溃疡、肢痛、发冷及间歇性跛行。
7碳酸酐酶抑制剂
在磺胺类药物使用时,发现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副作用,深入的研究,证实是磺胺抑制了碳酸酐酶的活性。由此,开展了碳酸酐酶抑制剂的研究。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是该类药物的代表。由于在正常情况下此酶是大大过量地存在于组织内,在肾内必须有大量酶的活性被抑制,其生理效应才能变得明显,故本类药物的利尿作用十分有限。加之增加HC03-的排出而造成代谢性酸血症,且长期服用会产生耐受性,故现很少单独用于利尿。现用于治疗青光眼、脑水肿。可口服使用,作用时间长达8~12h。
8乙酰胆碱酯酶复活剂
一些有机磷农药和含磷的化学毒气是乙酰胆碱酯酶不可逆的抑制剂,它们的作用机制与上述可逆性酶抑制剂相同,只是生成的磷酰化酶的水解速率非常慢,以致很难经水解重新释放出活性的胆碱酯酶,所以称为不可(难)逆性AChE抑制剂。其结果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堆积,发生一系列中毒症状,需及时用胆碱酯酶复活药救治。
磷酸酯类不可逆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是由于磷酰化乙酰胆碱酯酶水解速度非常慢,比羧酸酯类要慢得多。因此,解毒剂需要是比水更强的亲核性试剂,进攻磷酰酯键,重新释放出活性的酶。理想的解毒剂应该对胆碱酯酶有高的选择性和结合能力,并在结构中带有强亲核性基团如羟胺,此基团的位置应与酶中磷酰化丝氨酸残基位置接近。由此人们设计了吡啶甲醛肟季铵盐,设想分子中季铵正离子可以增加对磷酰化酶阴离子部位的亲和性,分子中的肟基中亲核性的氧原子与磷酰化酶的磷原子处于适宜的距离,通过亲核性反应断裂丝氨酸氧原子与磷原子间的酯键,重新释放出活性的乙酰胆碱酯酶。吡啶甲醛肟有三种异构体,其中2一毗啶甲醛肟季铵盐最有效,其原因是当肟基处于邻位时,季铵离子和肟基氧原子与磷酰化酶相互作用的空间距离最匹配。
9茛菪生物碱类代表药物
硫酸阿托品(AtropineSulfate)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能在℃消毒30min,遇碱性药物(如硼砂)可引起分解。易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或三氯甲烷。阿托品碱性较强,Kb=4.5×10-5,在水溶液中能使酚酞呈红色。
阿托品易从肠道和眼结膜吸收,广泛分布于全身,可通过胎盘与血脑屏障。清除迅速,半衰期约2h,60%以原型、40%以代谢产物从尿中排泄。
丁溴东莨菪碱(ScopolamineButylbromide)为东莨菪碱季铵化得到的药物,为了降低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在其东莨菪醇氮原子上引入烷基,成为季铵离子,难以进入中枢,成为外周抗胆碱药。本品对肠道平滑肌的解痉作用较阿托品强,能选择性地缓解胃肠道、胆道及泌尿道平滑肌的痉挛和抑制其蠕动,而对心脏、瞳孔以及唾液腺的影响较小,少见中枢神经兴奋、扩瞳、抑制唾液分泌等副作用。本品口服不易吸收。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后,很快产生药效,维持时间2~6h。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痉挛、胆绞痛和肾绞痛。
10合成的M胆碱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剖析阿托品的化学结构可发现,莨菪醇部分为氨基醇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被认为是“药效基本结构”。托品酸部分带有苯基,这是与乙酰胆碱不同的关键所在。显然酰基上的大基团对阻断M胆碱受体功能十分重要。由此,设计合成了多种季铵类或叔胺类的M胆碱受体拮抗剂,它们的分子结构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即分子一端可有正离子基团,另一端为较大的环状基团,二者被一个一定长度的结构片段连接起来,分子中特定位置上存在羟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