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VOICE
医声网
年9月26日19:00~20:30,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网络培训第九讲如期进行,由梁延春教授带来“左室四极导线的临床应用及参数优化”精彩讲座。直播当晚,网友互动热烈,梁延春教授选择了有代表性问题进行回答。现将问答整理如下,供各位医生同仁参考。
回看直播内容,请进入网址: 进行超声优化时,EF值测定主观性太强,一般超声优化不采用EF值进行测量,而是采用左室最大流出速度作为超声优化的指标。另外,不同的超声方法差距较大。所以EF值并不是一个很可靠的指标,但是QRS波宽度测量标准一般比较统一。找一个专业的测量者,EF值都是可靠的。
2用户[61...]说:四极导线术后参数优化与双极导线有什么不同?梁延春教授:四极导线参数优化我个人总结包括5步:无PNS-合适的阈值-避开心尖部-最大的Q-LV或RV-LV传导时间-最大的左右室电极空间距离。但对于双极导线,也可以采用以上步骤,但只能进行前两步。
3用户[61...]说:四极导线在植入过程中的参数测试和双极导线有什么不同,是否需要多测一些参数?
梁延春教授:四极导线的四种向量不需要全部测量。因其最终起搏位置是阴极环,不管采用何种PV设置,四极导线真正的、最早的左室起搏部位是阴极环部位,也就是最早夺获起搏的部位。四极导线如果是直线分布,测量时1次就够了。如果需要全部测量,把阴极环加到囊袋切口处,也很简单、很快就能完成,不需要更多参数。
4用户[.77.44.28]说:请教梁教授,CRT术中没有电生理多导仪的情况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进行QLV测试?梁延春教授:没有电生理多导仪的情况下,如果电极导线没有接触起搏器的话,QLV是无法测试的,只能起搏器和左室导线连接上以后才能测QLV。
5用户[.96.19.51]说:您好梁教授,请问右室电极如果植入右室间隔部与植入右室心尖部是否有疗效差异?梁延春教授: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右室电极不同部位对CRT疗效有影响的证据少之又少。一部分小样本研究提示:在左室电极固定,右室电极选择间隔部等位置时,认为左右室间距越大越好。但是,小样本样本量少,而且测量的是即刻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我对这项提示的可靠性存怀疑态度。
6用户[...]说:请问梁教授,对于窄QRS波的心衰患者四极的效果优于普通电极导线吗?梁延春教授:窄QRS波本身不是CRT患者适应证,所以不存在以上问题。从指南来说,窄QRS波患者不考虑CRT治疗,也不会应用到四极导线。
7用户[58.20.39.]说:一般第几个位点最延迟?梁延春教授:一般最延迟部位都位于M3或者P4,而不位于远端两个电极。
8用户[...]说:是否空间距离越大电传导时间就越长?
梁延春教授:我曾经将右室传导至左室的时间和空间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并不匹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样本例数较少的原因,四个阴极环延迟程度的比较采用的配对性检验,理论上不需要太多样本就可以看到差异。关于空间距离右室到左室的传导时间是否匹配的问题上,需要有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目前我们这组资料没有看到距离越大传导时间越长,没有得出这结论。原因可能是左室有疤痕存在,即使空间距离很近,从右室电极传到左室电极过程中可能需要绕行,而不是看到的较近的空间距离。因此两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相关性。但是四个阴极环空间距离、右室到左室的传导时间和距离是有明显电学差别的。
9用户[.25.32.50]说:CRT术后几年后QRS波恢复正常,还需要继续双室起搏吗?梁延春教授:之前我们科室于海波教授在会上报告过一例病例:左室多点起搏位MPP的一位患者,四极电极植入以后进行多位点起搏,三个月以后,心电图完全恢复正常,左束支传导阻滞消失,这样的病人心脏已经恢复同步,还需要双心室起搏吗?我的回答是不需要。如果左束支传导阻滞已经消除,QRS波非常窄,也达到了电同步,我认为不需要。但是这类病例临床上少之又少,对于这类患者我认为不需要双室起搏,但是需要临床定期随访,严密监测,一旦患者左束支传导阻滞出现,那么依旧需要双室起搏。
往期回顾1第一讲
华伟:双腔起搏器植入及并发症处理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2第二讲
陈柯萍:如何提高CRT反应率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2第三讲
宿燕岗:心室多点起搏及其现状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3第四讲
汤宝鹏:房颤合并心衰——射频消融与CRT的抉择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1第五讲
李学斌:从感染处理反思起搏装置的植入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6第六讲
王景峰:年轻人植入ICD的适应证、挑战和随访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7第七讲
严激:PCI技术在CRT植入术中的应用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8第八讲
刘兵:起搏器感染高危人群识别
点击进入点播页面
医声网官方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白癜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