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与心房之间发生阻滞。阻滞部位主要在窦房结周围的窦房交界组织内。
常见原因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风湿性及其他炎症的后遗症,3、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的毒性反应,4、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卧位时出现),5、原发性心肌病。
分类与特征I度窦房传导阻滞1目前常规体表心电图还不能记录。
II度窦房传导阻滞2分类⊙莫氏(Mobitz)I型
⊙莫氏(Mobitz)II型
(II型较I型常见)
1
II度I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由于窦房传导组织的相对不应期发生病理性延长,表现为窦性激动在窦房结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进行性减慢,直到完全被阻滞不能进入心房。
II度I型(文氏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P-P间距进行性缩短,直到长的P-P间距。
2、长P-P前的P-P间距最短,接近于正常的窦性周期。
3、长的P-P间距小于最短P-P间距的两倍(等于窦性周期间距的两倍减去一个阻滞周期中第次心动周期增量的和)。
图1
窦性传导文氏周期计算方法:
1、测量一个阻滞周期,即长P-P后第一个P波到下一次长P-P后第一个P波的间距。
2、测量该阻滞周期中最短的P-P间距。
3、用最短的P-P距离去除1中的阻滞周期的间距,得出阻滞周期中窦性周期数,如为小数,则进位为整数。
4、用从3得出的窦性周期数减去一个阻滞周期中已知的P-P间隔数,求出脱落的P-P间隔数,即算出有几个P波下传阻滞。
5、用一个阻滞周期的时间去除以3中求得的窦性周期数,得出的间距即为每个窦性周期的间距。
如图2第二条为例:
1、测量一个阻滞周期间距(P1-P4的距离)为(*4)。
2、阻滞周期中最短的P-P间距为。
3、用去除,即/=3.7,进位为4。
4、4-3=1(说明只有一个P波脱落)。
5、/4=(为窦性周期间距)。
由上述计算得知每次窦房传导时间增加量(增量):-=22,-=8,即22、8期和为30;长的P-P间歇()应等于窦性周期间距2倍减去每次增量和:2*-30=。以上计算与实际测量一致。
图2
2
II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这是由于窦房传导组织的绝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致。表现为窦性激动在窦房传导过程中,有规律地脱落,不能进入心房。
II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1、在一系列窦性心律中窦然出现长P-P间距,长P-P间距是短P-P间距的整倍数。
2、2:1窦房传导阻滞时,易误为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在注射阿托品后窦性P波突然成倍增加。
3、在3:2窦房传导阻滞时,易误为呈二联律的窦性早搏。前者长P-P是短P-P的倍数,而后者长P-P与无窦性早搏时的基本窦性P-P间距相等。
图3
卧位性II度II型窦房传导阻滞
图4
3
高度窦房传导阻滞:指连续两个及以上的窦性激动不能进入心房。心电图呈3:1,4:1,5:1等窦房传导阻滞。长P-P间歇中可见到房室交界性或室性逸搏。
图5
III度窦房传导阻滞3III窦房传导阻滞:是指所有窦性激动均在窦房交界组织内发生完全性传导阻滞。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完全消失,此时心脏多由异位节律点控制。III度窦房传导阻滞很难与窦性静止区别。前者可见房性逸搏,而后者多无房性逸搏。
内容参考于:临床心电图诊断图谱杨坚等主编
免责申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自网友及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谢谢!
掌上心电图心电图公益平台期待您的加入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皮肤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