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积意()又名傅让、傅顺玉,化名李月星,井陉县北石门村人。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青救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二区副书记,一区区委书记,井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委副书记、书记。年5月调任河北省水利厅副厅长。年9月离休,年9月19日病逝,终年66岁。
他在战争年代为劳苦大众解放,出生入死,与敌作战。年任县委书记期间,为尽快使人民摆脱贫困,组织全县人民兴修水利,结束了井陉县靠天吃饭的历史,受到人民赞扬,载入光辉史册。
他出生农家,幼时在本村小学读书五年,13岁辍学回家,随父兄务农。为维护生计打过短工,还到井陉煤矿石场做过工。
他少年时努力学习,追求进步,成年后关心国事,忧国忧民。抗战爆发后,共产党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年,20岁的他担任了村青救会主任。年5月由二区区委书记杜文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支部书记。百团大战中,他参加了攻打井陉煤矿的战斗。8月21日接受任务,22日凌晨即带领青救会全体人员,配合部队作战,给部队当向导,直抵井陉矿。他们截断铁路,炸毁设备,仅三个小时即取得胜利。他带领的民兵还缴获了12支枪和一部分军需物资。
百团大战后,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军民疯狂报复。年农历五月初二,日伪军在北石门一带扫荡五天五夜。村干部大部分被抓入狱,他带领六名青救会队员突围上山。敌人没找到他,丧心病狂地带走其兄傅积有,打死其嫂苏翠明,并将其母双腿打折以致不省人事。他的家产被洗劫一空,家中只有致残的老母和4个尚未成年的侄儿号啕大哭,其状惨不忍睹。全村27人被抓入狱,6人被杀害,一时人哭犬吠,一片恐怖。区委书记杜文昌闻讯赶来,对被害家属慰问安置,并要他带队上山,打游击坚持斗争。
在家破人亡的关头,他没有退缩,擦干眼泪,埋葬了家人,将老母和孩子们分散到亲戚家,锁上家门,带民兵上村北的孤山寨、天井沟一带继续坚持斗争。他们白天伺机下山搞回食物,夜宿山洞。一时弄不到吃的,即以野菜野果充饥。有一次,井陉矿日军队长黑田带领宪兵扫荡北石门村,一连围困了四天四夜。傅等饿得心里发慌,后幸遇本村放牛的李成福捎信,傅妻齐凤枝以拾柴剜菜为由,上山送饭,才使傅等得救。
当时,北石门是井陉(路北)县抗日前沿指挥中心。特委书记栗再温、县长齐维礼、区长崔德清等常在北石门开会布置工作。县武装部长齐亚泉负伤后就藏在傅家地洞里治疗养伤。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傅非常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经过秘密工作全村党员由一人发展到25人,民兵发展到50多人。为了打击敌人,他带领游击小组经常深入敌后割电线、破公路、毁围墙、炸炮楼,使敌人心惊胆战,日夜不敢出动。那时,北石门村南、村东、村北敌人建了三个炮楼,村周围都建造了围墙和战沟。其中村北马峪岭炮楼封锁了抗日交通要道,危害很大。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年初,他两次扮成民夫上炮楼侦察,查清了敌人的武器装备。随即由二区委书记杜文昌、区武装部长褚海林、解太峰带领区小队化装成民夫,干掉岗哨,冲进炮楼,迫使20名伪军大部缴械投降。年秋的一天,防口龙鱼岗炮台上日伪军到井陉矿换防,他带领民兵配合县基干队在康庄村北打伏击毙敌九人,缴获武器弹药大部。同年10月,又在南防口伏击龙鱼岗炮台敌人,击毙三人,活捉三人。在抗日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成绩突出,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北石门村被县政府命名为“抗日模范村”。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派遣国民党第三军廿一团驻守井陉县。恶霸地主勾结其军队经常到解放区进行残酷的阶级报复。年11月7日,袭击北石门村,杀死民兵四人,伤多人。年农历正月初一,又到北石门村杀害村干部傅毛小等三人。敌人还扬言:“抓住傅积意赏白银两,抓其家属赏银50两。”当时,敌我斗争激烈,北石门变成了无人区。因此,组织上让傅全家迁往区委驻地方山村。井陉解放后,全家才返回。
年4月16日,解放军晋察冀三纵队第七、八旅分别攻打井陉县城和井陉矿,傅积意又担当了攻打井陉矿的向导。井陉矿解放后,傅留守煤矿,负责恢复生产。他深人矿井动员工人,反复给工人讲明:解放的煤矿是人民的煤矿,工人是煤矿的主人。大家发挥了主人翁精神,清理坑道,修复机器设备。仅四个月,各矿恢复生产。年3月23日,朱德、聂荣臻等来井陉煤矿视察,慰问表彰了井陉矿的干部工人。
年8月,傅调井陉县第一区任区委书记,开始主持一个地方的全面工作。当时全国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农村土地改革正在深人开展,井陉又久旱不雨,灾情严重。所以,广大农村的中心任务是深入开展土地改革,促进生产救灾,保证支援前线。那时一区所辖40多个村庄,纵跨要子岭南北,有老根据地,有新解放区。傅参加了地委在平山大吾村召开的土改整党会议,又参加了县委在威州召开的土改整党会议,全区干部学习了《土地法大纲》后,领导水平大有提高。他带领全体干部,一手抓老区土改复查,一手抓新区土改开展。新区土改以多户的大村台头村为重点。傅发动贫苦农民,忆阶级压迫苦,算经济剥削帐,划分阶级成分,组织阶级队伍,开展清算斗争,合理平分土地。老区土改复查,着重纠正在前期土改中,搞绝对平均主义,伤害中农利益的右倾错误。全区复查7个村,以焦家垴为重点。该村户,错斗中农16户,经过召开“团结会”,进行赔礼道歉,退回被斗土地17亩、房屋13间、粮食5石、羊46只。这一政策的落实,很快出现了贫下中农团结的大好局面。傅采取的这一有效办法,使全区土改工作进展顺利。到年底,全区全部颁发了《土地房产使用证》,为全县土改工作树立了榜样并被评为先进区之一。
年4月,傅调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5月调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年8月任组织部部长。他在主持组织部工作期间,很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他在全县建立健全支部教育网、站制度,配备培训了专兼职支部教员,定期向农村支部讲授党课。在县直,每年七一都要召开纪念大会,傅给全体党员讲党的历史,讲井陉党史,要党员以史为鉴,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为了落实刘少奇在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为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而斗争”的精神,井陉县年至年用两年时间,进行了农村整党工作。在整党中,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方法得当,取得显著成绩。当时全县共有农村支部个,党员人。其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入党的占99%。整党前,据台头、山北、岩峰和微新庄4个支部的调查分析,以中央提出的“八项标准”衡量,够条件的占31%,基本够条件的占46%,基本不够条件的占18%,八种坏分子占5%。对有的党员存有“土政分地翻了身,没有花钱结了婚,谷子麦子儿缸盆,不当党员也舒心”的半截子革命思想,进行了批评教育,对问题严重的进行了组织处理。经过整党运动,农村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大有提高。
年10月,傅任中共井陉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为了加快农业合作化运动,他根据县委决定,在全县试办了24个初级社,到年底办社个,入社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8.6%,合作社的实力在整个农村经济中占“半璧江山”。为了整顿巩固这批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委集中了地、县、区、乡、村五级干部人,逐社进行整顿。傅主持召开了“农业社代表会”、“农业社会计研究会”、“办社骨干会”、“整社骨干会”和“大中社长座谈会”,具体解决了办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到年一举实现了农业生产高级合作化,全县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一统天下”。
年2月,他任中共井陉县委书记。此后,在长达5年之久的岁月里,他脚踏实地地深人到人民之中,探索总结治山治水的经验。年春,他到库隆峰乡亲自组织11个村联合绿化孤山寨,并总结出:“松柏盖顶,果树缠腰,花椒挂脚”的绿化荒山的经验。在北石门村发动群众绿化荒滩时,又总结出“荒滩建果园,砂龛变蜜龛(养蜂)”和“北果园六种树:苹果、鸭梨、花红果,甜杏、李子、大蜜桃”的具体做法。在兴修水利上,他组织南北石门联村社,利用地势落差,共同开凿了石门小渠,引水浇地,成效显著。他看到县委机关后院水井干枯,菜园荒芜,伙房无菜,便组织机关干部开挖了“透河井”,把绵河水从城墙下引人井中,提水浇园。
傅出身农家,热爱农民,热爱土地,热爱庄稼。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他亲自体会到干旱对农业的致命危害。年秋,井陉干旱严重,他亲自挑起扁担带领全县人民担水种麦。可是费了九生牛二虎之力,几万亩小麦越冬时全被干旱冻死。这场灾难对他打击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治水抗旱。当时有人说,解放前有一绅士曾经设计过绵河治水的计划,他听了立即派人到南横口找到绅士马作霖的亲属,动员其献出了年测量绘制的绵右渠图纸。年1月18日,傅参加了河北省委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对他启发很大。他按照会上提出的“苦干三年,基本改变河北面貌”的指示精神,结合井陉的实际情况向全县人民提出要“搭大台子唱大戏”,“手提绵河上高山”,发动全县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的大会战。为了取得领导支持,正月初一,傅请石家庄地委梁书记来井陉视察绵河水源和沿河地势,并汇报了县委、县政府开凿绵右渠的决定。梁书记当即表示同意。傅亲自组织了当时仅有的李兴邦和张文庆两名水利技术员、12名有治水经验的老农和35名知识青年完成了绵右渠的测量设计任务。接着县委成立了“水利工程指挥部”,傅任总指挥。于3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5月4日,全县组织了4万名水利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工地,从此打响了开挖绵右渠的攻坚战。
工程伊始,首遇“拦路虎”。当时的开山工具只是钢钎、铁锤。渠口的“皇姑石”软硬不吃,冷栈的“火钢岩”坚硬无比,鸡架山的隧洞更难掘进。为了初战必胜,傅亲自带领名县直干部到工地助战,他和副县长马星奎合打一盘钎,同时组织80名钎手合打40盘钢钎大会战。从而出现了许黑狗、许日章日进14米的奇迹,许黑狗后来出席全国模范群英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傅提出“一帅四将”上前线,即书记挂帅,政、青、妇、武为将,“开渠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开渠”。方岭老人武发样带着儿孙,祖孙三代上前线。全县男女老少“杨家将齐上”。地委组织了16个平原兄弟县名 由军分区副政委施政福率领赶来助战,井陉矿务局组织了批技术工人带着风钻前来支援。经过多个日夜奋战,终于劈开了大官山、小官山、大楞山等三座大山,凿穿了狼窝岭、鸡架山等九个隧洞。这期工程共投工万个,完成土石工程量余万立方米,建成了从苇泽关进水口到狼窝村的绵右渠总干51华里。这一工程的完成,不仅解决了十几个干旱村庄人畜吃水的困难。而且灌溉土地5万多亩、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有力条件。为了纪念这一工程的完成,傅亲笔题写了“绵右渠”三个大字,刻在进水口的石额上。
年1月15日、举行了绵右渠第一期工程通水典礼,农业部发来贺电,河北省副省长高树勋亲临剪彩,并题词:“开山劈岭,造福人民。《河北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太行山上的凯歌》,还拍摄了电影纪录片《雄伟的绵右渠》在全国各地放映。一时绵右渠闻名遐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全国闻名的“红旗渠”就是林县人参观了绵右渠后才开工兴建的。
绵右渠第一期工程竣工,县委即作了第二期工程部署,按着“多快好省”的精神,想“左右开弓”,即向南开绵右渠,从狼窝到上安;向北开绵左渠,从乏驴岭到赵庄岭。后勤机关和施工物料,已先期到良都和贾庄两地。根据测量设计,这期工程要跨越绵河、小作河、甘淘河、割髭河和上安洼地,必须建筑五处大型倒虹吸。但所需大量钢材、水泥,派人跑遍了山西太原、东北鞍钢等地都解决不了,“左右开弓”变成左右为难。
面对困难,傅果断提出:“勤俭开渠,以渠养渠,就是自己挖煤采矿,自己炼铁铸管,也要保证修渠。”在他的指导下,开渠工地办起石灰、水泥、火药、木制、修配、荆编等小型工厂,做到“工具自己造,坏了自己修,石灰自己烧,资金自己筹,粮菜自己带,医药自己采”。并把开渠挖出的石料、石渣、红砂、铁矿石和耐火土作为副产品出售,筹集资金。还让各民工营连组织四分之一的劳力搞副业,增加收入用于修渠。同时,他把确实解决不了的物料困难呈文上报,直至中央,“特请中央帮助解决”。他的片虔诚之心,真正感动了“上帝”。3月16日发出请示,4月8日省人委即批文:“今年先跨绵河,其余明年施工;乏驴岭(绵左渠)倒虹吸所需铁料由省冶金局在四五月份调拨吨解决!”当从石家庄新生铁厂将内径1.5米的大型铸铁管运到工地时,干部民工激动得欢腾跳跃,热泪盈盈。
由于上级帮助解决了“卡脖”问题,傅调动4万民工挥戈北上,全力突击绵左渠。在施工中,群众创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奇迹:当双排大型铁管穿过石太铁路时,双轨复线上的火车照常运行;当铺设绵河河底铁管时,分秒必争,昼夜拼搏,抢在汛期之前;当凿穿三官山隧洞时,用“竖井、斜井多头合击”的办法筑成米的“地下长廊”;当在三角龛跨越小作河时,用料石砌成圆筒代替管材,筑成“岩石砌管”倒虹吸;当在石门峡再渡小作河时,用桥梁、渡槽、倒虹吸三合一的结合,建成了“路水同桥”。在乏驴岭工地上,炎夏酷暑,烈日当空,民工们硬凭人力将几吨重的铁管推拉滚动到高山上对接;在菩萨崖工地上,严寒隆冬,冰雪遍地,民工们光着膀子在水下破冰砌管;全渠百里战线,到处是炮火连天。当时,天津作协作家杨润身编排了《秋雁路过井陉县》的舞剧,艺术地再现了井陉人民千军万马战太行的战地生活。
年1月20日,绵右渠第二期工程(绵左干渠)从乏驴岭到赵庄岭华里长的水渠又告竣工,3月20日举行了通水典礼。从此绵左、绵右两大渠共浇灌13.5万亩耕地,解决了32个村人畜饮水困难,改变了井陉县靠天吃饭的历史。至今人们仍叫绵河水为!“救命水”,绵右渠为“幸福渠”。傅积意在开渠治水的日子里,置妻子儿女不顾,家里缺粮断炊不管。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数九寒天,白天黑夜,风雨无阻地战斗在工地上。为了掌握工程进度,他连夜听汇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他这种不怕苦的革命精神真可谓“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井陉人民全今怀念他。他那“手提绵河盘山走,脚踏陉山穿地行”的高大形象,将永远铭刻在井陉人民的心目中。
井经县改天换地。治山治水的壮举,引起世人瞩目。他为民造福的实于精神,受到群众的赞扬和领导的赏识。年5月他调任水利厅副厅长。
“职务变了,担子重了,但不等于自己的水平变了,本领大了。要适应新的工作,只有一条:那就是虚心好学,奋斗不息。”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初到水利厅,他分管农田水利,虚心向工程师、技术员请教,学习渠道管理、水土保持、洼地改造等业务知识。后任省水电局副局长、省水利工程大队书记、省海河工程局局长、省根治海河指挥部副主任。他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虚心好学,孜孜以求,每到一处很快就由外行变为内行领导。他负责打井工作,就专心学习打井技术。对河北省地下水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分层取水的理论和技术也都基本掌握。李先念任副总理时,指示有关地区把津浦铁路两侧的盐碱不毛之地改造好,他与铁道部门协力合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出大搞台田和植树造林的计划,分别由所在地实施。为了做好这一工作,他学习了大量有关知识,经常巡回于北起安次县的万庄,南至吴桥县桑园之间。他首创“排、台、改”的典范,把白花花的盐碱地改造成为台田成方,绿树成荫。年2月26日,李先念副总理到盐山县东赵庄视察“台田”时,对“排、台、改”农田建设,做出高度评价,并指示推广。在水电局任职时,为节约优质煤,他和工程师以及锅炉工人一起,昼夜守在炉旁,边学习,边观察,边试验,终于获得褐煤发电的初步成果。年,他分管防汛工作,走遍了太行山、燕山的大中型水库,看遍了全省的主要河道,为指挥防汛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他大公无私,坚持党的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从不含很,他对林彪、“四人帮”挑动群众斗群众的作法十分不满,坚决抵制。文革初期,省水电局分成两派,都要求他参加造反组织,他说:“你们两派都是群众组织,与我一般远近。我那一派也不参加。”因此文革中他一直“靠边站”了四年。1年,他到水利工程设计大队任职,由于派性斗争,工作困难很大。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他从不让步,总要千方百计说服大家顾全大局。根治海河工程涉及冀、鲁、豫、京、津等省市,利害攸关,情况复杂,他在指挥部处理问题,总是考虑各方面利益。因此各方均认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原则,办事公道。
他一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他只有一套毛料制服在逢年过节时穿一穿,过后便又存放起来。他在家里粗茶淡饭,外出也是从简就餐。他办私事总是骑自行车,从不用公车。一次,他用单医院看病,事后如数交费,不贪占便宜。
他年离休。年患癌症,医治无效病逝,终年66岁。《河北近现代史人物辞典》记载了他的治水业绩,河北《水志》历述了他的治水功绩,称他为“水利功臣”。
来源
井陉历史文化
原标题:《革命悍将、治水功臣、干部楷模!这位井陉人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