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首发自-xuxi;
作者:李笑来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请自觉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关于概念与方法论,请移步之前的一篇文章《什么是朋友?》(这篇文章还有个续篇,明天再发……)
这一篇略长,可后面还会有很多扩充,现在的样子,就是一个骨架。
《七年就是一辈子》的内容是不可能让人失望的——除非读不懂。嘿嘿。点击这里了解预售详情……
什么是惊喜?
姜文的电影里总是有很多好玩的台词,看到这儿的时候,我才忽然想到,Srndipity可以直接翻译为“惊喜”,虽然还差了一层意味,可实际上总比“意外的好运”来的自然一些,因为“惊喜”是一个已经用熟了的词汇。
Srndipity这个词,被认为是地球上最难翻译的一个词,也是英国人最喜欢的一个词——Jsus和Mony排在并列第十。
牛津的解释是:
Thoccurrncanddvlopmntofvntsbychancinahappyorbnficialway.以愉悦的或有益的方式,偶然发生或发展的事件或一系列事件。
Wiktionary的解释是:
Anunsought,unintndd,and/orunxpctd,butfortunat,discovryand/orlarningxprincthathappnsbyaccidnt.并未刻意寻找的,并未提前期待的,可又是幸运的且意外发现(或学习经验)。
最近十年里,提起Srnidipity,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一种蓝色药片,名称叫“西地那非”,也译作“喜多芬”。这个药物原本的研发目的是资料心脏病,最终双盲测试失败;可后来竟然发现这东西可以治疗男人的阳痿……嗯,对,这蓝色药片在中国的名字是“伟哥”。
其实在中文中,也早就有了相同的意识,我们经常说的“机缘巧合”,某种意义上也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惊喜”也好,“机缘巧合”也罢,它们不像Srndipity那样是为了描述一个现象而刻意锻造的一个词汇。
以下,我就直接用“惊喜”这个词翻译和替代“Srndipity”了。
科学史上充满了这种惊喜,阿司匹林、微波炉、X光透视,都是惊喜的产物。再比如,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甚至没有就绝对不行的一种物质,玻璃,也是惊喜的产物。
许多年来,“惊喜”一直是我最痴迷的概念,我身边的人总是反复听到我提及这个词汇,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总觉得这事儿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这从他们的眼神和其后的行动可以明显看得出来。
这是我的“操作系统”中一个格外重要的概念,久而久之,我也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我有个朋友,闫文闻,一个连续创业者,最近的一个创业项目是音乐笔记,一个手环,可以纪录肌肉电,于是可以在弹琴的时候自动生成“音乐笔记”,这可是能让音乐教育发生惊天逆转的事情。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说一次:
哎,这好事儿怎么总发生在你身上呢?
活着换个说法:
哎,你咋总能摊上这好事儿呢?
创造惊喜的方法论第一条,就是
1.你必须相信你自己会有好运的
至于那好运是什么,不知道,但它就是会发生的,这事儿你必须提前知道。我真的相信惊喜是可以创造的,而且从一开始就笃信这事儿。
在28岁之前,我没啥太多的好运,甚至厄运连连。
出生就营养不良,乃至于后面几颗牙齿都发育不全;上学没多久滑冰栽倒,脑震荡,后遗症就是原本很会唱歌,结果那次之后就开始五音不全;初中的时候晚上回家写作业趴桌子上睡着了,结果三叉神经麻痹——就是面瘫;那之后没多久又因为在大河里游泳差点被淹死;又过半年,骑自行车被大卡车从后面“追尾”整个人飞出几米之外;高二的时候,在一场能决定是否保送清华的计算机竞赛中我的名额被老师换成了他自己的侄子;高考前的三周,急性阑尾炎入院手术……(这些经历中的一些后面我还会细讲)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笃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好运的呢?大学的时候认真研究概率论的时候。如果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是随机的,而有些事件是好的,有些事件是坏的,那么无论我现在遇到过的坏事儿有多少,好事儿还是会出现的,大小不同而已,早晚而已。这是多简单的道理啊!
果然,26岁之后,我的倒霉事儿开始少了起来,幸运事儿渐渐开始多了起来……这就是乐观,这也是乐观的力量。乐观是一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才能生成的一种态度。
2.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
为什么小的时候倒霉事儿相对较多呢?在我看来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没能力和实力做出主动的选择
没有足够完善的逻辑思考能力
第一个不用说了,大家都差不多。在这一点上,富二代有更多的幸运。中国人对富二代有格外的鄙视,是因为富人反复被打倒,搞得最终好像只有暴发户才能生出富二代似的。Srndipity这个词的锻造者就是个富二代,后面再专门找个篇幅介绍一下这个人和这个词的来历。
在我看来,所谓“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完善,乃至于你不大可能去做未来可能产生恶果的事情。
二十六岁那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不够完善——尽管总是有人说我聪明,可这并不算数。我的逻辑思考能力就是不够完善的,甚至在同一天上午下午听到两个截然相反的理论,竟然觉得他们都是有道理的!于是我钻进图书馆,找到了我的启蒙读物《ByondFlings》……
笃信逻辑,精于推演,是活在未来的关键。有些事情,有些选择,在做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未来一定会倒霉,这样的事情不能去做。
这也是个公开的例子。有些人知道,但具体名字我就隐去罢。曾经有个人要求我做一件我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不肯,于是他说,大意是:
你这样这样悄悄做就行了,我一定帮你保密。
我看着那条私信一下子被逗乐了,心想,我这种人,需要你这种人帮我保密,那我以后还怎么活下去啊?开玩笑!于是,我只好公开地说,
我做事情,该公开的都是公开的;此为其一,其二,我不做需要别人给我保密的事情,那样没劲。
于是,后面的很多麻烦就自动消失了,或者准确地说,原本就不存在了。
3.保持开放
不要给自己建造围墙。
围墙的作用除了可能提供一些庇护之外,更大的作用是让别人走不进来、也让你走不出去。
这个例子我说过好多次了,我在Twittr上Follow了18,+账户,为什么呢?因为我不觉得预先筛选信息对我有好处。而且从逻辑上看,我们明明要的是信息,却通过人来过滤,这是效率相当低下的方式。
迄今为止,别人能看到的,在我身上发生的最大惊喜,就是比特币。
……当然还有更大的惊喜,只不过我没必要告诉别人而已。
我怎么知道比特币的啊?这并不完全是意外,一定程度上,这是我特有的方法论的结果。就是因为我Follow了那么多人,我才会有机会“随便扫了一眼,看到一个惊悚的新闻标题”:
“这个虚拟币价格超过了一美元!”
有些东西、有些知识,一旦知道了,就是不可逆的,你不可能从此装作不知道。于是我就开始去研究这个东西去了……
可问题是,如果我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给自己建个围墙,提前过滤了很多信息,只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