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做完胃镜,拿到活检病理检查报告单时看到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都傻眼啦,害怕啦,以为得癌症啦,被宣判死刑啦!其实不必自己吓唬自己,因为肠化离癌症还有一段距离,但需要引起患者注意重视了。
那么,什么是肠化呢?肠化离癌症有多远呢?肠化该如何治疗呢?
一、什么是肠化?
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粘膜上皮组织,称为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高龄人更为多见。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于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通俗的来说就是胃腺体粘膜细胞当中出现了一种肠型细胞。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表面覆盖一层具有分泌胃酸作用的胃黏膜细胞,肠表面覆盖一层具有分泌吸收作用的肠黏膜细胞,但因为胃反复受到重大伤害,在本应该长出胃黏膜细胞的地方长出了肠黏膜细胞,由于这种细胞具有吸收的作用,所以可以提前在胃里把一部分营养物质吸收,但是这种细胞缺少一种“乳糜管”的组织,不能把营养供给全身吸收,只能自我生长发育,时间长了就出现了增生。
二肠上皮化生的分类:根据不同原因分为三类
一类:1、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二类:1、小肠型化生(即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2、结肠型化生(即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
三类:1、轻度肠上皮化生
2、中度肠上皮化生
3、重度肠上皮化生
并不是所有的肠化生都会转化为癌症
小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好,是一种常见的黏膜病变,广泛见于各种良性胃病(检出率为57.8%,尤其多见于慢性胃炎,随着炎症的发展化生亦加重,故认为小肠型化生可能属于炎症反应的性质。
结肠型化生:其上皮分化差,在良性胃病中检出率很低(11.3%),但在肠型胃癌旁的黏膜中检出率很高(88.2%),说明结肠型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般结肠型化生发生的年龄比小肠型化生要晚,而且均位于较重的小肠型化生灶中。两型化生可混合存在,因此结肠型化生可能是在小肠型化生逐渐加重的基础上发生上发生的。
并不是所有的肠化生都会转化为癌症,轻中度的肠化生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可以逆转或维持不继续发展。重度肠化增生转变为癌症的几率会更高。
若有不典型增生,更应该及时治疗。
三如何治疗:
1、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
2、胃壁细胞受体拮抗剂
3、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的药物
4、抗胃蛋白酶药物
5、中医药治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氏奇穴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已有年历史,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都已经证明,大部分萎缩性胃炎和肠化、不典型增生都可以治愈。
作者:应达时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