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ESC公布了最新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指南。
该指南一个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将心衰分为了三型,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EF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EF≥50%)。指南称,新定义一个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有助于对该人群的特征、病理生理和治疗进一步进行研究。
但射血分数中间值和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除EF值之外,还要求有BNP升高,或并存相关的结构性心脏病和舒张功能下降之一。
表1三种心衰的诊断标准
指南也强调,对于急性心衰,需要迅速识别五种威胁生命的疾病或伴随临床情况,这五种情况简写为CHAMP,分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onemergency)、心律失常(Arrhythmia)、急性机械性病因(acuteMechanicalcause)、急性肺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
图1怀疑急性心衰的诊治流程
指南提出了一种基于充血/低灌注的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流程。低灌注不是低血压的同义词,但低灌注往往伴随着低血压。低灌注表现为肢体湿冷、少尿、精神不振、头晕和脉压差小;而充血表现为肺淤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外周水肿、肝淤血、肝颈回流征阳性等。
图2灌注状态与循环充血状态的不同表现
根据以上四种临床表现,指南做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图3基于灌注和充血状态的治疗流程
指南建议,对发生过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律失常幸存者,或至少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有症状且LVEF≤35%的心衰患者,推荐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以降低猝死风险和全因死亡率。不推荐在心梗后40天内植入ICD。
另一方面,对至少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以上仍有症状且LVEF≤35%、窦性心律、QRS波群宽度≥ms且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的心衰患者,推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以改善症状并降低死亡率。QRS波群宽度ms是植入CRT的禁忌证。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更多相关——
年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黄峻:心衰药物治疗的现状、对策和未来希望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新进展—中国心衰指南解读”研讨会纪要
文章源自网络,转载只为分享,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通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排名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