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2.第一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第一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常见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因无临床表现,而易忽略,但及时发现,可成为诊断某些心脏病或相关疾病的重要线索

(2)心电图特点:第一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心电图上诊断极易,但测量p-r间期应选择p波明显,有q波的导联,特点如下:①p-r间期超过年龄,心率正常最高值;②p-r间期虽未超过正常高限,但在心率未变或增快时p-r间期较原先延长0.04s以上;③每一p波后均有qrs波

3

1.小儿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机制和分类 心脏激动的传播是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心肌细胞按顺序兴奋和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在病理情况下均可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使浦肯野纤维,心房肌,心室肌等快反应纤维的膜电位减低,产生慢反应动作电位,以致不应期延长,甚至不能产生兴奋,根据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分为3类,其病理生理基础是房室传导系统中某一部位的心肌细胞不应期的延长,三类机制分别为:一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传导系统病变区的心肌细胞相对不应期延长而有效不应期尚正常,二度ⅰ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效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均延长,发生递减传导,传导速度减慢,二度ⅱ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主要是有效不应期明显延长,而相对不应期很短,因而房室传导组织的病变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对于心房传来的激动,以“完全能或完全不能(all or none)”的方式反应,即发生传导正常或心搏脱落现象;三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有效不应期则占据了整个心动周期,所有心房传来的激动均不能下传,阻滞部位下方的次级起搏点起搏,保持心室搏动,心电图出现房室分离现象,在心电图上,房室交界区有效不应期大致相当于p波顶点至t波顶点,相对不应期大致相当于t波顶点至u波结束,在相对不应期时,p-r间期的长短与前一次搏动的r-p间期成反比,正确理解此点,对观测p-r间期变化很有裨益

下一页

1

(1)临床表现:第一度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在小儿比较多见,但通常无症状,听诊时,因p-r间期延长,心室过度充盈,s1强度减弱

















































































牛皮癣是怎么样引起和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zxrj-lukasu.com/xgyy/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