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向来是心律失常高发季节,因为有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使得患者非常痛苦和紧张。除了药物治疗手段外,很多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内科手术治疗甚至达到根治目的,我科心律失常组专家佟光明主任医师就其常见问题与读者进行了交流。
读者:我患心律失常十余年了,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发作时心率很快,医院看过,医生说是“室上速”,建议做射频消融术,请问射频消融术真的可以治好我的心律失常吗?创伤大吗?
佟光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创了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的这项技术,目前已日臻成熟,使许多快速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其中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以及频繁发作的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非常成熟,总体一次成功率在98%以上,目前我院已购置新的三维标测设备,治疗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的成功率也超过90%。部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术目前也已经有80%以上的成功率,手术成功就达到根治心律失常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是微创手术,它是通过几根沿静脉送入心脏内的特制精细的电极导管,进行一系列严密的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维持心动过速的关健部位,再通过电极导管将射频电能引入到心脏的病变处,通过定量施放能量消融掉病灶(折返环或异位兴奋灶)达到治疗的目的。不需要开胸,也不需全麻,只需在穿刺部位施行局部麻醉就可,手术时病人一直是处于清醒状态。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来说一般只需要1~2小时就可以完成手术,术后6小时(穿刺静脉)或者24小时(穿刺动脉)即可下地行走。一般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
读者:我七十多岁了,总是头晕、乏力,心率慢,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病窦综合征,需要安装起搏器,我目前生活尚能自理,请问如果不安装起搏器可以吗?
佟光明:对于您来说,可能是由于窦房结退行性变导致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这是难以恢复的的心律失常,而且药物治疗通常是无效的,唯一治疗的方法就是安装起搏器,替代窦房结的功能,如果不安装起搏器,一方面可能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即体力活动会受到限制,一方面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如心脏停搏、诱发快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栓塞等等。建议您尽快植入起搏器!
读者:我今年76岁,植入双腔起搏器快1个月了,我想知道平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佟光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装置,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目前也用于治疗部分快速心律失常(ICD)、慢性心力衰竭(CRT)、预防猝死及晕厥发作等,植入起搏器后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出院后注意定期随访;一般患者出院后1、3、6医院随访起搏器,医生需要检测起搏器功能、实时调整优化起搏器参数,以适应你的个性化的治疗需要。以后每年至少随访一次,起搏器的电池使用年限一般(6~8年),濒临电池耗竭时应缩短随访时间(可以每2~3个月一次),避免突然发生起搏器功能不良、以便及时更换起搏器。(我院起搏器门诊每周二下午)二、短期内上肢不宜大幅度活动;起搏器植入术后3-6个月以内,植入起搏器同侧的上肢不宜大幅度活动,也不要总是抚摸起搏器的部位,避免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旋转,引起起搏器功能障碍。只宜小范围内活动以防止血栓的形成。三、避免接近强磁场区域,起搏器的参数设置是采用干簧片开关,因此应当避免接近强磁场区域,如大型发电设备、高压线设备、变电站、大型电机等等,平时起搏器植入部位还应避免近距离接触磁铁,如收音机、磁化杯、电磁炉、大功能对讲机等。手机也不要放在埋藏起搏器那侧的胸前口袋中,打电话时也尽量用对侧手和耳朵接听,手机距离起搏器至少在15厘米以外,植入起搏器后,大部分理疗仪器的项目也要避免,目前只有部分新型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磁共振检查。四、随身携带起搏器识别卡,起搏器识别卡相当于起搏器身份证,一般植入起搏器后三个月左右来门诊复查时,医生会给您一个卡片,卡上会登记植入起搏器的型号、起搏器工作的保障年限、医院和医生的姓名等信息,应当妥善保存,这样可以方便患者外出旅行及就医,外出乘坐飞机时携带此卡,过安检时出示此卡片可以避免安检人员用带磁铁的探头靠近起搏器,异地就医时出示本卡可以便于起搏器随访。
读者:我今年四十几岁,夜间睡眠有打鼾,做动态心电图夜间有心脏停搏,有医生建议安装起搏器治疗,一定要安装起搏器吗?
佟光明:正常人由于过于劳累睡眠时也会出现打鼾,但通常不伴有呼吸暂停,称为单纯性打鼾,而夜间睡眠时打鼾且伴有长时间呼吸暂停(大于10秒以上),在整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发生次数超过平均每小时5次以上即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常见于肥胖、颈围粗、下颌短小、畸形的人群,睡眠呼吸暂停造成夜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迷走神经张力高,常常导致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而白天清醒状态下则无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的发生,通过夜间多导睡眠仪监测,可以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与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性,而这些患者如果除外心脏本身病变(心肌梗死、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药物(如倍他乐克、地高辛、硫氮唑酮等)等因素后,通过减轻体重、外科手术去除上气道阻塞以及夜间以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辅助通气(CPAP)治疗,可以改善或纠正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进而达到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目的,不需要额外植入起搏器。部分患者如果夜间呼吸暂停无法纠正,可以考虑植入起搏器以减少夜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佟光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博士,中国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分会委员,《心电学杂志》编委。
专家门诊:周四全天。
赞赏